天天健康

那些致癌的谣言可信吗?

avatar 燕岚三岁啦
2万 热度 A+ A-
随着微信微博的普及,很多跟健康有关的话题屡屡出现的人们的手机中。如:癌细胞偏爱甜食;微波炉加热会致癌;千滚水不能喝会中毒……这些话题引起人们的不安和恐慌。

疑问1:癌细胞爱甜食?

冰淇淋、草莓蛋糕、布朗尼,加了糖的甜食,往往让人难以抗拒,近日微信上有观点认为,糖会“滋养”癌细胞,癌症患者应该杜绝糖类。

辟谣:碳水化合物不会专供癌细胞能量

“糖”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在化学式的表现上类似于“碳”与“水”的聚合,故又称之为碳水化合物,这种物质在人体消化系统中会被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人体所有细胞都需要葡萄糖来提供能量,无论是不好的细胞(比如癌细胞)还是正常的细胞。但是,相对而言,癌细胞比正常细胞生长更为迅速,对葡萄糖的需求量更大,所以会被有些人误以为是吃多了甜食就会给癌细胞提供营养,帮助它快速生长。但是从临床接诊的癌症患者来看,并没有明显的偏食甜类食物的现象。至于偏食甜食容易变胖,而肥胖又会增加癌症的风险,这是另一回事。不能说吃甜食就会增加致癌的风险,只要科学饮食,合理搭配都是可以的。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偏食某一类食物与癌症还是有联系的,偏食腌制类的食物会增加食道癌的风险,偏食辛辣刺激类的食物会增加胃癌的风险,偏食肥甘厚腻类的食物会增加肠癌的风险。

疑问2:微波炉加热食物会致癌?

微波炉因其方便快捷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广泛使用。但近日网上流传的一篇题为《微波炉生产厂家打死也不说的惊天秘密!》的文章却让人有些害怕。该文章列举了微波炉的几大“罪状”。比如微波加热的食物会致癌等。

辟谣:微波辐射与致癌基本无关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微波炉加热的物品需标注有“可微波加热”字样或者提示标示的塑料容器是相对安全的。

否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果不放心塑料容器,不妨使用陶瓷或者玻璃容器会相对安全点。微波炉的确具有辐射,但是微波炉的这种辐射与致癌没有太大联系。

一般市民使用微波炉的时候,距离一米之外基本不会有健康危害。微波是一种电磁波,跟大家使用的收音机所用的电波、红外线以及可见光本质上是一类东西,差别只在于频率的不同。微波炉的“辐射”是指微波的能量可以发射出去,跟X光以及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辐射是不一样的。只要是合格的微波炉产品,使用中没有被损坏,就不会泄漏出能够伤害人体的微波来。

物理加热与微波加热相比而言,物理加热显然更健康一些,所以日常生活中虽然不至于担心因为使用微波炉致癌,但是尽量还是多选择物理加热的方式烹饪更好一些。

疑问3:隔夜水、千滚水致癌?

最近不少微信和微博也会热传一些喝隔夜水、千滚水致癌的段子,这些水其实都是白开水,有的是存放时间长,有的是反复煮沸。传言这些水里亚硝酸盐很多,喝了会引起中毒,严重的甚至意识丧失、死亡,而且亚硝酸盐还致癌。

辟谣:需要喝下一吨千滚水才会中毒

久存、久沸的水里的确会有亚硝酸盐,但这些含量很低,有资料显示每升也只有100多个微克,如果达到有害的量至少要喝一吨以上。而且亚硝酸盐本身并无致癌性,转化为亚硝胺类物质才致癌,而转化需要很多前提条件,不是说把水煮沸就能生成。

疑问4:新衣服不洗就穿会致癌?

近日,一则“人们通常在购买了新衣服之后拆开包装,拿出来就直接穿在身上,这是错误的。因为新衣服上大多残留防皱处理时的化学药品——甲醛,而这种甲醛会致癌。”的消息在朋友圈热转。那么,新衣服不洗直接穿真的会致癌吗?

辟谣:不靠谱,贴身衣物最好清洗晾晒后再穿

致癌性跟致癌物的接触浓度、接触时间长短是相关的。甲醛是一种挥发性的气体,因此少量接触很难在人体内积累。一些人穿新衣服后会过敏,其实这和每个人的体质有关,有些人的皮肤相对敏感,穿了甲醛残留的衣服比较容易过敏。穿没洗过的新衣服会致癌是不太靠谱的,但是肯定是不健康的,尤其是贴身穿的衣物最好清洗晾晒之后穿着。

疑问5:筷子3个月不换会致癌?

近日,一条“筷子也致癌”的微博热传,称普通筷子使用3—6个月后,由于食物、洗涤剂及空气、餐柜内残留物附着,颜色会发生改变。此时,筷子会孳生各种霉菌,严重发霉的筷子会滋生黄曲霉素,该物质已经被广泛认定可诱发肝癌。医生表示,筷子上一旦出现霉斑,就有可能被黄曲霉素污染,要立即更换。

辟谣:发霉的筷子一定要换 清洗筷子有讲究

木质和竹制的筷子,一定要保证干燥,如果没有发霉而且干净清洁,不一定非要3个月就要换一批。

但是,筷子一旦出现霉斑,就要立即更换。因为发霉的筷子,有可能被黄曲霉素污染。黄曲霉毒素为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木质和竹制的筷子定期用沸水煮半小时,放置在空气中晾晒干燥再使用。尽量不要把筷子放在密闭的空间里,洗筷子时不要抓着一把用洗洁精猛搓,这样很容易使筷子变粗糙,产生许多细小的凹槽、裂纹,导致微生物残留。

疑问6:车内空气污染会致癌?

微博上一直在流传一种“汽车空调致癌说”,称车内材质会释放毒物质“苯”,产生毒素而使人致癌。这条微博消息一经发出很快获得数万次转发评论。

辟谣:太夸张,但汽车长时间暴晒,人进车内最好先通风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市室环境监测站检测结果显示,虽然经暴晒后的汽车内苯的含量微小,但是甲醛的含量却严重超标。测验结果显示密闭后的新汽车甲醛含量高达0.22㎎/m3,驾驶了3年的汽车内甲醛含量也达到了0.14㎎/m3。而《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规定甲醛的浓度不得超过0.10㎎/m3。

专家提醒,尽管“汽车空调致癌之说”有夸大和虚假的成分,也没有科学证据支持暴晒后的车内空气中的苯或者甲醛的含量足以导致癌症,但其中给予的危险警醒不能不令人提高警惕。在目前的情况下,车辆长时间密闭暴晒后,市民进入车内最好先打开车窗通风,等有毒物质释放出去后再开空调。

发布于 2021-06-20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