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得了乳腺炎要停止哺乳嗎

avatar 東海安晴
2.2萬 熱度 A+ A-
未化膿者如停止哺乳,反而讓乳腺炎加重,防範乳腺炎需從孕期“做功課”廣州日報訊(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王海芳、袁昱)哺乳期得了乳腺炎,

未化膿者如停止哺乳,反而讓乳腺炎加重,防範乳腺炎需從孕期“做功課”

廣州日報訊(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王海芳、袁昱)哺乳期得了乳腺炎,該不該停止餵奶?相信許多新手媽媽都遭遇過這個問題的拷問。最常見的做法是因為擔心寶寶可能吸入帶菌的乳汁,或因乳房脹痛難忍而停止哺乳。然而,產科專家並不贊成輕易停止哺乳。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產科主任張建平教授指出,非化膿期的產後乳腺炎如果停止哺乳,不但會加重乳汁淤積,導致病情加重,也不利於寶寶的健康。

應對不當媽媽可能畏懼餵奶

張建平表示,產後乳腺炎是產褥期多發病,產後3~4周哺乳餵養的新媽媽最容易患病。一般而言,產後乳腺炎以細菌侵入引發的為主,表現為乳房區域性紅腫,明顯脹痛,嚴重時可伴有全身高熱,形成乳房區域性膿腫。發病早期到中期,可透過抗生素控制病情進展,改善症狀,必要時還要配合手術治療。

其實,產後乳腺炎最大的殺傷力,不僅僅在於乳房疼痛,還會引發焦躁情緒,寶寶吸吮刺激患處,引發的疼痛也可能令哺乳“業務”不熟練的媽媽從此懼怕餵奶,不利於新媽媽和寶寶的身心健康。

防範乳腺炎孕期就要“做功課”

張建平指出,乳汁是細菌生長的理想場所,乳汁淤積引發的細菌感染是產後乳腺炎發病的根本原因。“導致乳汁排出不暢的原因很多。例如,新媽媽先天性的乳頭,乳頭短小或凹陷,會使寶寶吸吮困難,無法吸出乳汁,進而導致乳汁淤積。”張建平指出,解決的辦法主要是要在懷孕之前經常牽拉乳頭,摩擦乳頭,改善乳頭狀況,但在懷孕早晚期要避免頻繁刺激乳頭,避免引發。

新媽媽乳頭面板較為嬌嫩,在餵奶時如果寶寶沒有含住乳頭或者大部分乳暈,容易導致乳頭糜爛,皸裂和破潰,寶寶口腔中或外來的細菌就有機會透過破潰處侵入乳房。

不合理的哺乳間隔也會誘發乳腺炎。寶寶只吃一點奶水或者拒奶,可導致漲奶,讓乳房頻繁經受“衝擊”,更易發炎。他建議,應該做到哺乳時間相對固定,少喂勤喂。

產婦“情緒病”有可能間接誘發乳腺炎。不少新媽媽,情緒的低落也會導致哺乳異常,免疫力下降,出現乳腺炎的風險隨之上升。

此外,媽媽所穿內衣非棉質或不潔,也有可能會使乳導管阻塞,乳汁無法順利排出。

早期對策:哺乳+按摩+冷敷

不同階段的乳腺炎,處理方法也不同。張建平指出,乳腺炎發生的早期階段,乳房不一定形成積乳腫塊,有些僅表現為區域性的紅腫和壓痛,可伴有輕度。

此時,合理哺乳有助於淤積乳汁的排出,保持乳導管的通暢,緩解乳房脹痛,因此,媽媽可以為寶寶正常餵奶。

適當的按摩乳房也能幫助乳汁排出。具體做法是單手托住乳房,用另一手的指腹從乳房周邊部開始向乳頭方向輕輕按壓,使乳腺管充盈乳汁,保證寶寶能夠容易吸吮到充足的乳汁。注意不要用力擠壓或者旋轉按壓,以免傷到乳腺管。按壓每日1~3次,每次15~30分鐘,雙乳交替進行,哺乳時間也可在原來的安排下適當延長。

乳房疼痛較為劇烈時,千萬別聽老人家的指導去“熱敷”。正確的做法是冷敷患處。如果哺乳過後乳汁仍有剩餘,可用吸奶器幫助排出乳汁,同時要注意保持吸奶器的清潔,避免外源性感染。

此外,由於頭孢類和青黴素等抗生素會有微量經過乳汁排除,乳腺炎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療時,寶寶有可能透過吮吸乳汁而間接服藥,導致過敏或腸道菌群失衡。有些謹慎的媽媽選擇服藥後,當體內藥物濃度達到峰值時暫停一次親喂,將乳汁擠出後丟棄,用此前在冰箱裡冷藏或冷凍儲存的多餘乳汁來喂寶寶。

進展期對策:患側停哺乳別按摩

張建平教授提醒,如果新媽媽在產後乳腺炎早期未給予足夠的重視,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期,病情將快速發展,淤積的乳汁將凝結成塊,患處變硬,疼痛明顯加劇,最終可能形成積膿,同時會伴隨高燒,顫抖,全身無力等症狀。

此時,患側乳房應該立刻停止哺乳,用另一側健康乳房哺乳,讓寶寶喝以前儲備的母乳或暫時喝配方奶應急。需要強調的是,患側乳房應停止按摩,因為此時乳導管已經嚴重阻塞,按摩乳房不但不利於乳汁的排出,反而會使患處繼續積乳,進一步加重病情。患側乳房分泌的乳汁可藉助吸乳器吸出,或不用處理,等待患側乳腺自然退奶。

張建平指出,只有在感染特別嚴重,膿腫需要手術切開患處,或者為控制病情,需要使用大劑量抗生素類藥物時才需停止餵奶。此時治療主要透過靜脈輸液,以敏感性抗生素或廣譜抗生素為主。

如果患處膿腫明顯,藥物治療效果有限,可考慮切開患處,排除膿液,以免發生。在病情完全康復後,還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繼續進行母乳餵養。

釋出於 2021-02-25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