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突發糖尿病或是1種癌訊號

avatar 一條小翠絲
2.2萬 熱度 A+ A-
受訪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膽胰專科主任 陳汝福教授文/羊城晚報記者 陳映平 通訊員 王海芳 譚浪平,因為死亡率高、治療效果差而被稱

受訪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膽胰專科主任 陳汝福教授

文/羊城晚報記者 陳映平 通訊員 王海芳 譚浪平

,因為死亡率高、治療效果差而被稱為“癌中之王”。但很多人卻不知道,在某些的背後,潛伏著胰腺癌的蹤影。近日,在穗舉行的第二屆全國胰腺病學大會暨第六屆嶺南國際胰腺外科高峰論壇上,專家指出,年過不惑突發糖尿病,且用胰島素降糖治療效果差,尤其是那些既沒有糖尿病家族史,也不肥胖,卻突然發生糖尿病的人,最好及時進行胰腺影像學及腫瘤標誌物的檢查,排除胰腺癌。

突發糖尿病

  可作為早期胰腺癌的預警

近年來,因為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我國胰腺癌的發病率大幅升高,特別是北上廣等大城市已成為胰腺癌高發區,發病率從以往的4-5/10萬上升至11-12/10萬,與西方國家持平。胰腺癌的危險之處在於惡性度高、治療效果差、發病率和死亡率十分接近。據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膽胰專科主任陳汝福介紹,胰腺位於中上腹,毗鄰肝臟、膽囊、胃十二指腸和脾臟等器官,早期臨床症狀易被忽略,或與、膽囊疾病等混淆,不易被發現。

近年來醫學界發現,新發糖尿病可作為早期胰腺癌的預警訊號。胰腺癌相關糖尿病的生物標誌物有所不同,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找出哪些人會得胰腺癌,是拯救胰腺癌患者的重要方法之一。經過深入研究,陳汝福所帶領的團隊在世界上首次發現,胰腺癌可透過一種叫做炎症因子的物質引起糖尿病,而這種炎症因子中的MIF(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可引起胰島細胞的功能障礙。胰島細胞就是產生胰島素的細胞,若胰島細胞功能出現問題,糖尿病就跟著來了。

 血糖突然升高難降

  要及時排查胰腺癌

我國目前有糖尿病患者約一億,大部分是2型糖尿病,他們的典型症狀是“三多一少”,即多吃、多喝、多尿、體重減輕,大部分糖尿病人都有病情緩慢發展的特點。那麼,哪些糖尿病患者要警惕自己可能“伴有胰腺癌”?

陳汝福介紹說,有別於1型和2型糖尿病,和胰腺癌相關的糖尿病被稱為“3型糖尿病”,患者有以下顯著特點——起病急、血糖突然升到很高、病人年齡偏大(一般四五十歲)、突然暴瘦且沒有糖尿病家族史,用胰島素和降糖藥治療往往不見效。如果這部分糖尿病患者能夠重視這些預警訊號,進行相關檢查,確診是否患上胰腺癌。一經確診並及時手術治療,生存機會可大大提高。

胰腺癌與新發糖尿病(3型糖尿病)為何密切相關?陳汝福指出,因這兩種疾病實際上同出一源——胰腺。糖尿病是因胰腺內分泌細胞胰島素出了問題所致,而胰腺癌多因胰腺外分泌結構惡變而來。早期胰腺癌之所以會出現一些類似糖尿病的症狀,是因為癌細胞破壞了胰腺組織,導致胰島素分泌減少,患者從而出現一系列糖尿病症狀。也正因為病因不同,所以,用於治療常規糖尿病的藥物對於這類病人往往無效。

胰腺癌治療難度大、預後差,目前最有效延長病人生存期的辦法是外科手術切除腫瘤,所以早診斷早治療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期。陳汝福建議,胰腺癌高危人群應定期進行“防癌體檢”。目前認為,胰腺癌高危人群主要有以下幾類:年齡大於40歲,有上腹部非特異性不適;有上或背部疼痛、消瘦、有胰腺癌家族史;患多年。他強調,突發糖尿病或有不典型糖尿病的患者更要注意定期篩查,除了抽血檢驗腫瘤標記物CA19-9外,建議加上多排螺旋CT及高階MRI動態增強掃描,可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診斷。

釋出於 2021-01-13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