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的生活可以說是越來越好,但是與此同時,各種疾病也不斷的來到了人們的生活中,讓人們在生活好的同時也要應對這些狀況的不斷髮生。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的是癔症.
癔症hysteria,又稱歇斯底里。是一類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內心衝突、情緒激動、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於易病個體引起的精神障礙。主要表現為各種各樣的軀體症狀,意識範圍縮小,選擇性遺忘或精神暴發等精神症狀,但無相應的器質性損害作為病理基礎。
癔症是怎麼引起的?
1精神刺激:使患者感到委屈、氣憤、精神緊張、恐懼等精神刺激或重大生活事件,往往是本症發病的直接原因或成為第一次發病的因素。有部分患者在以後的發作中可無明顯的誘發因素,而是透過觸景生情或聯想,或自我暗示而發病。童年期的創傷性經歷,如遭受精神虐待、軀體或性摧殘,則是後來發生轉換性和分離性癔症重要原因之一,但軀體化障礙的發病與精神因素關係多不明顯。
2心理素質:精神因素是否引起癔症及引發何種癔症與患者心理素質有關,一般來說,具有癔病性格的人遇有精神刺激,易發生癔病。所謂癔病性格係指:
1、情感豐富:情感鮮明強烈,但不穩定,容易感情用事。
2、暗示性強:主要是指在一定環境氣氛和情感基礎上容易接受外界影響,以及容易對自身的某種感覺或某種觀念無條件的接受自我暗示。
3、自我中心:即處處吸引他人對自己的注目,富於表演性、戲劇性或者說是誇張,目的是為了博得人們對自己的重視與同情。
4、富於幻想:在情感基礎上想象豐富、生動、活潑,甚至難以區別現實與幻想。
3遺傳因素: 對於本症遺傳研究結果頗不一致,總的來說,男性患者一級親屬的患病率為2.4%,女性患者則為6.4%,高於一般居民的患病率。說明癔症存在遺傳因素影響,而對雙生子的研究不能支援本病的遺傳假說。
4其它易感因素:文化水平低,迷信觀念重以及完全依賴丈夫供養的婦女,或是青春期、更年期的婦女,易患癔症。
癔症預防保健
首先,要正確對待癔症患者,癔病是神經症而非精神病,癔症患者並無神經系統的器質性病變,一旦誘因消失,患者會霍然而愈。
第二,要注意緩解緊張情緒,為患者創造一個舒適、輕鬆的環境,因為緊張情緒是蘊釀癔症的溫床。
第三,要加強對患者意志品質的訓練,注意培養她們開闊的心胸和腳踏實地的務實精神。
第四,要設法消除患者的心理創傷,以“要言妙道”的方式加以開導,指導患者正確對待人生。對待自己的性格缺陷。
第五,採用暗示療法,“假藥”妙用,當癔症患者突然出現種種喪失功能的症狀時,可請有權威的醫生開點安慰劑,卻告訴患者是可以藥到病除的靈丹妙藥,以達到使症狀減輕和消失的結果。
第六,當癔症患者發病時,首先要控制其言行,讓患者鎮靜下來,以免發生意外,嚴重時要立即送醫院。
以上是給大家介紹的關於癔症的一些主要原因,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助大家在更好的認識這種疾病的同時也能夠做好生活中的一些預防。如果大家有發現不適的情況發生,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接受更加詳細的檢查,這樣發現問題也能夠及時的接受治療,康復起來也會順利很多。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