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害怕患上胃潰瘍這種疾病,主要就是因為這類疾病對大家的危害相當之大,從一些方面來說,一旦患上這種疾病,就等於說是和胃穿孔等疾病有了聯絡,所以大家一定要及時的治療,那麼怎麼治療這種疾病呢?小編下面就來介紹一下。
一、一般治療 隨著對胃潰瘍發病機制的研究,一般治療已顯得日益重要。其中飲食和生活規律的調節是重要方面。包括停止吸菸、飲酒、嚼食檳榔等刺激性強的食物,飲食三餐有規律、有節制。對於生活工作學習緊張的病人,注意休息和勞逸結合甚至臥床休息都是必要的。
二、藥物治療 根據胃潰瘍的發病機制及藥物作用特點分成:抗酸製劑、壁細胞各種受體阻斷劑、黏膜保護劑及抗幽門螺桿菌抗生素4大類。
1、抗酸劑:主要有碳酸氫鈉、氫氧化鋁以及許多複方製劑如胃得樂、胃舒樂等,這類藥物對於緩解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2、受體阻斷劑:
(1)H2受體阻斷劑:包括甲氰咪胍西咪替丁、呋喃硝胺雷尼替丁、法莫替丁famotidine等。後二者比甲氰咪胍的效果強4~20倍。此類藥物是透過阻滯壁細胞H2受體減少胃酸分泌,同時乙醯膽鹼受體及胃泌素受體也受到抑制。甲氰咪胍:0.2~0.3 g /次, 3次/d,睡前夜間加服1次。總量不超過1.0~1.2g/d。4~8周治癒率可達60%~80%。雷尼替丁:0.15g/次,2次/d,或晚間睡前服0.3g。法莫替丁:20mg/次,2次/d,或睡前服用40mg,服用8周法莫替丁的治癒率是91%~97%。
(2)質子泵抑制劑:該類藥包括奧美拉唑losec,洛賽克20mg,1次/d,或晚間睡前服用,是迄今為止所知抑制胃酸分泌的最強藥物,幾乎能完全抑制胃酸的分泌,4周的治癒率可達95%以上。
(3)胃泌素受體阻斷劑:本類藥物有丙谷胺proglumide,競爭性抑制胃壁細胞胃泌素受體的作用,從而有利於胃酸分泌和潰瘍癒合。0.4g/次,3次/d,4~8周治癒率為66.9%。
3.常用術式:
(1)胃大部切除術:按其重建方式的不同又分為畢BillrothⅠ式、畢Ⅱ式和Roux-en-Y胃空腸吻合。
A.畢Ⅰ式:即胃大部切除後胃十二指腸吻合,本術式理論上具有以下優點:a.切除了潰瘍及其周圍胃炎區域;b.切除了胃竇部,此為胃潰瘍的好發部位和胃泌素產生的部位;c.比較符合生理,操作較畢Ⅱ式相對簡單,術後併發症少。缺點是可能存在胃切除範圍不夠,吻合口腔的狹窄。臨床上對於Ⅰ型胃潰瘍如無幽門梗阻和排除了癌變者,以畢Ⅰ式首選。
B.畢Ⅱ式:即胃大部切除後行胃空腸吻合術,十二指腸殘端縫合或曠置。畢Ⅱ式胃大部切除術能夠切除足夠大的範圍而不致吻合口張力過大。吻合口的大小可根據情況選擇,但手術操作比較複雜,術後併發症多。臨床上對於Ⅱ型、Ⅲ型胃潰瘍、高位胃潰瘍、巨大胃潰瘍、Ⅰ型潰瘍合併幽門梗阻、十二指腸變形者應以畢Ⅱ式首選。
C.Roux-en-Y胃空腸吻合術:即胃大部切除後殘胃與空腸的Y形吻合,此術式對於防止反流和小胃綜合徵有較好的效果,實際它應屬於畢Ⅱ式的範疇,但有人認為胃空腸吻合口潰瘍較傳統的畢Ⅰ式、畢Ⅱ式高。
(2)各型迷走神經切斷術:對於迷走神經切斷術在胃潰瘍外科治療中的應用存在爭議。國內一些學者認為對於胃潰瘍的治療,不宜作任何形式的迷走神經切斷術,但近來國外很多文獻中對此類手術得到了很樂觀的結果。迷走神經切斷術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理論基礎是減少了因迷走神經興奮而引起的胃酸胃液的分泌。如果切斷迷走神經,胃液分泌可降至75%。目前國內外應用得較多的術式是:A.高選性迷走神經切斷術HSV或稱壁細胞迷走神經切斷術PGV。B.迷走神經幹切斷加胃竇切除術TV+A。C.選擇性迷走神經切斷術。此外高選性迷走神經切斷術又有很多改良手術,如擴大壁細胞迷走神經切斷術、 Taylor手術、保留交感神經的高選迷走神經切斷術等。以上手術均有更低的術後複發率或手術操作更簡便的特點。
胃潰瘍的治療可以從很多方面來入手,但是廣泛的被人們所接受的還是藥物治療,因為這種治療的方法相對一些其他 的治療方法來說還是比較輕鬆的,但是任何的治療都比不上原有的健康的身體,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預防,不要染上這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