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過敏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可以屬於任何型別的變態反應,而在不少情況下,是多型變態反應的綜合。 藥物性過敏的臨床表現
1. 藥物熱
由藥物過敏所致的發熱稱為藥物熱。 它常常是藥物過敏的最早表現。藥物熱與一般感染性發熱不同,它的特徵如下:
如果是首次用藥,發熱可經10天左右的致敏期後發生;如果是再次用藥,則由於人體已經被致敏,發熱可迅速發生。再次用藥發生的藥物熱因為發生的快,容易聯想到與用藥有關;而首次用藥發生的藥物熱由於間隔時間長,患者往往不認為與前次用藥有關,或者根本想不起用藥史,這就給診斷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藥物熱一般是持續的高熱,常達39。C,甚至40。C以上。但發熱雖高,患者的一般情況尚好,與熱度不成比例;
應用各種退熱措施如退熱藥效果不好;但如停用致敏藥物,有時即使不採取抗過敏措施,體溫也能自行下降。
2. 藥物疹 藥物過敏常可引起皮疹,稱為藥物疹。 藥物疹一般緊跟藥物熱發生;但也可以先於藥物熱發生。 皮疹可有多種形態,如麻疹樣,猩紅熱樣,溼疹樣,蕁麻疹樣,紫癜樣,皰疹樣等。 有一類固定性藥疹,其特點是由同一藥物引起的皮疹,每次發作都發生在同一固定部位。初起為紅色,以後逐漸轉為黑褐色,很難消退,或甚至終生不退。
3. 血清病樣反應
血清病是首次應用血清如馬血清製劑,經過10天左右發生的一種過敏反應。臨床表現為發熱,淋巴結腫大, 關節腫痛,肝脾腫大等。
因注射異種血清而發生的血清病一般臨床表現較輕,常為自限性。隨著體內血清水平的下降,通常在3~5天后急性症狀消失,其它症狀隨後也逐漸緩解。
藥物性過敏的臨床分型
1.固定型藥疹 是最常見的型別,即每次發作都在原來的部位反覆以同一形態發生;藥物過敏性皮炎好發於四肢、軀幹等部位,口唇、外陰等部位尤為多見
2.蕁麻疹樣藥疹 發病突然、全身對稱性分佈,先從面頸部開始,以後很會蔓延到四肢及軀幹,面板瘙癢,病人感到畏寒和發熱。
3.剝脫性皮炎型藥疹 此型潛伏期長,初期如麻疹,很久繼續發展全身面板漸紅、腫脹,然後皮膚髮生廣泛性葉片狀脫屑,反覆不已。
4.大皰性表皮鬆解型藥疹 此型藥疹極其嚴重缺少,發病較急,全身發生大面積水皰,擦破後露出大面積劇烈疼痛的糜爛面,像Ⅱ度燙傷那樣露出表皮,如不及時搶救有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