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每個人身上確都有癌細胞

avatar 小翰音吖
2.1萬 熱度 A+ A-
請耐心看完全文,會對您和您周圍的人的健康有很大幫助。關於,流傳著各種說法。總的來說,正確的少錯誤的多,尤其是那些廣為流傳的說法,基本上都是錯誤的。真不知

請耐心看完全文,會對您和您周圍的人的健康有很大幫助。

關於,流傳著各種說法。總的來說,正確的少錯誤的多,尤其是那些廣為流傳的說法,基本上都是錯誤的。真不知道那些把牙都侃出縫的義務癌症教育家心裡是怎麼想的?讓錯誤的觀點傳播得越廣越好,這樣別人都得癌,他能笑到最後?還是領了有關部門控制人口的任務了?

看待癌症,首先要有應該怎麼活的正確概念。

去年做體檢,檢查結束後和醫生聊幾句:X醫生,你覺得我身體怎麼樣?

非常好。你看,男人前五大疾病死因、癌症特別是、慢性呼吸道病、和或者與你無關,或者你已經採取了預防措施,沒什麼可擔心的。

拍案驚奇!一語道出該怎麼活之真諦。

幾千年以來,人們一直追求長生,如今長生不老仙丹沒人吃了,人們就粉各種保健食物保健方法,據說某個人吃了這東西、這麼幹了之後活得百來歲,大家就學習呀學習,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長壽不成反而短命。

這種迄今還被中國人奉為健康之路的思路之頭號問題在於個例不能代表普遍真理,某人長命百歲也許因為生活習慣特健康、也許因為他爹孃給的基因特拽、還可能因為此人運氣實在與眾不同,我一位同學的父親是55年封將中人,建國後幾十年如一日每天早上喝一大杯蜂蜜水,活得100歲的時候很得意自己的長壽之道,某次聚會見到一位105歲的,覺得這位老哥肯定也幾十年不懈地遵循某種健康習慣或飲食,便問:您天天吃什麼呀?

我就愛吃巧克力,天天吃,使勁吃。

這個問題科學家早看出來了,不能用個例做證據,要去老壽星集中的地方,總結一下百歲老人們都是怎麼活的。那幾個深山老林裡面的長壽之鄉開始人來人往,長壽之道也總結出來了,少吃呀多活動呀等等,列出來其實就一句話:投生到窮鄉僻壤去,從能走路一直勞作到死。

且不說這樣的人生值不值得活到一百歲,在那種缺醫少藥、事故頻出的地方,能不能活到成年都值得懷疑。亂墜的長壽之鄉調查無疾而終,科學家終於認識到錯在哪裡了。

也許未來的人們能活到二、三百歲,但現存最長壽的人也沒有活過120歲。120歲到150歲是人類這種動物的理想壽命,可是現在先進國家的人均壽命才80歲,也就是說人均預期壽命還有20年到40年的提升餘地。沒有達到理想壽命的原因不是因為人們沒有堅持吃能長壽的東西或者堅持做能夠長壽的事,而是因為人們過早地死了。

所以,長壽之道不是要研究人們是怎麼活下去的,而是要研究人們是怎麼死了,研究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們避免早死。

長命百歲用不著刻意追求,我們本來就應該活那麼久。

那麼人們都是怎麼死的?意外不算,看看病死的吧。

和癌症一直是美國人的頭兩號死因,根據2010年的數字,美國每年有59萬多人死於心臟病、57萬多人死於癌症,兩者加起來佔死亡人數的半數之上,也就是說在美國每死兩個人,其中一個死於心臟病或者癌症,而且從1980年以來,心臟病的死亡人數呈下降趨勢,而癌症的死亡人數呈上升趨勢,按目前的趨勢,癌症會很快超過心臟病,成為美國人第一位死因。現在已經是45歲到64歲人群的第一死因。中國則領先一步,2006年癌症就成為城鄉居民第一位死因。每年死於癌症的約250萬並且是65歲以下人群的第一大死因。

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癌症是近代才出現的疾病,按許多專家的解釋,是因為人們現在活得長,以前沒有那麼多癌症是因為沒活到得癌的歲數已經死翹翹了。這種說法只對了一小部分,對於某些癌,比如平均發病年齡68歲平均死亡年齡80歲的,這種解釋說的過去。但對於大多數癌症來說,這種解釋說不過去。癌症病例一直存在,只不過因為以前排名前幾位的死因都是各種傳染病,保不準哪天就街倒了,誰還在乎身上多個包呀?

對於近幾十年來癌症病例快速上升,看看上面舉的癌症年輕化趨勢的例子,就更無法用活得長也就是說癌症是一種老年病來解釋了。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因為癌症診斷技術的改進,打個比喻,從前人們診斷腫瘤如同拿一望遠鏡看,後來改用肉眼看,現在用顯微鏡看,越看越細,就把很多很多的癌症給看出來了。

典型的例子是因為FDA批准前列腺癌特殊抗原血液檢測(PSA),結果在1986年到2005年之間,因為PSA出現,美國多了130多萬前列腺癌病人,其中100萬人以上接受了治療。其他癌症都在不同程度上因為診斷方法的改進而發病率增加,而科學家們還在繼續研究更精確的癌症診斷方法,所以癌症病人會越來越多。

每個人身上都有癌細胞這個說法正確嗎?

正確。

美國對525位死於車禍的男子的解剖結果發現,30到39歲者三分之一前列腺存在癌變,而70到79歲者這個數字上升到70%,對死於醫院的老人屍體解剖發現三分之一存在甲狀腺癌變,這還僅僅是兩個癌,如果多查幾種的話,在每個人身上都會找到某種癌細胞。

但是,癌細胞不等於癌症,更不等於惡性腫瘤。從癌細胞到癌症之間、到惡性腫瘤之間有一個距離。如果不重視預防癌症的話,這個距離就會縮短,於是遲早會得癌症、會得危及生命的惡性腫瘤、會死於癌症。如果重視癌症預防的話,這個距離就會延長,延長到有生之年不得癌症,或者得了癌也不會因此而死。每個人遲早都會死,癌症預防的目的是不死於癌症。人與包括癌症在內的各種慢的關係是一場競賽,壽終正寢是人的勝利,病死了是慢性病的勝利,不能做到壽終正寢也要儘可能推遲病死的時間,這才是健康之正道。

許多人對待癌症,採取的是被動的等待,希望癌症不會找到自己,就這樣等到成為癌症病人。作為一個癌症病人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有些癌的惡性程度很高,但有些癌的惡性程度不高,比如每六個前列腺癌患者最後只有一位會死於前列腺癌,甲狀腺癌病人這個比例達到20:1。這些癌症的患者大多數不會死的,但誰也不敢不治療,癌症不僅存在過度診斷,也存在過度治療,此外還有心理壓力等等,癌症患者的生活質量要遠遠不如正常人,哪怕晚幾年變成癌症患者,人生都會有意思得多。因此,對待癌症要採取主動預防的態度。

怎樣預防癌症?

先說幾點不要。

1.不要相信祖傳秘方、偏方,也不要相信諸如中醫歷史悠久早就能治癌防癌的鬼話。大多數癌症是近代才常見的,沒見過怎麼會防治?比如說有一種外星生物長了五條腿各有長短,患了,不會走了,我們的醫學能治嗎?沒見過,連什麼樣都沒見過,那幾條腿怎麼保持平衡都不知道,治個屁?

2.不要相信個例、傳聞、故事。不要說所謂專家編的故事和騙子為了賣書賣藥造的傳聞了,即便你身邊的人真有奇蹟發生,癌不見了,被醫生判了死刑可是還活著,吃什麼幹什麼了一輩子不得癌症等等,也不要效仿。賭咒發誓的很多不是真話,僅有的那點真的也沒用統計有意義,藥物三期臨床試驗的一個主要目地就是要排除類似的偶然性。

3.不要盲目相信專家,也不要盲目相信寫醫學科普文章的人,包括我。沒有人說的話百分之百是真的,也沒有人說的話百分之百是假的。信於不信要看他的話是不是從科學角度出發,是不是建立在可信的資料和證據上。是不是專家看的不是他們的頭銜,而是看他們的水平,不客氣地說,大多數中國醫學專家的水平還不如我這個業餘的。

4.不要盲從最新的科研成就,媒體上那些最新抗癌成果基本上曇花一現,都是為了沽名釣譽、騙科研經費。想當年在約翰·霍普金斯做博士後的時候,本校某實驗室有個轟動發現:Broccoli(花椰菜)抗癌!真有同事從此頓頓花椰菜,半年後才明白過來,要達到那個實驗的劑量,每天得吃一車。在實驗室裡和身上實驗動物獲得的科研成果只有很少一部分應用到人體。這些抗癌試驗在這個階段是不考慮安全性的,比如在小鼠身上發現癌縮小,其原因很可能是小鼠讓藥物搞成惡病質,活不了多久,癌當然不長了。餓死癌症的謠言也是這麼回事,癌症病人死了以後,他身上所有的癌都死光了,誰要這麼治?

那麼應該怎麼辦?

要看統計資料,一個人怎麼得癌或者怎麼不得癌沒什麼意義,一萬個人怎麼得癌或者怎麼不得癌就有意義。統計資料有流行病學和臨床觀察資料,最好是隨機雙盲試驗的資料,這樣的資料很能說明問題。

隨機雙盲試驗能夠排除偶然現象,從而得出正確的結果,有些結果是很出乎意料的,比如MAYO肺專案在1971年到1996年之間追蹤了9211人,以驗證胸部X線篩查是否能減低肺癌死亡率,結果發現每年做三次胸透的實驗組肺癌的死亡率(4.4/1000)高於對照組(3.9/1000)。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結果?因為一旦胸透發現肺癌跡象,就要手術切除,手術後30天內患者死亡率為5%,因為得肺癌的大部分是吸菸者,肺已經很爛了。

說到這兒,就是預防癌症的第一條:戒菸。

霧霾影響到國人對吸菸危害的認識,覺得吸不吸菸出門一圈後都一樣,有大專家說霧霾肯定會增加肺癌。

霧霾會導致肺癌增加,但增加的比例多大值得商榷,特別是會不會增加肺癌的死亡率。1956年發表的對34000名英國醫生進行的追蹤調查結果發現吸菸是引起肺癌的主要原因,倫敦大霧等空氣質量因素是次要原因。肺癌患者中80%到90%是和吸菸或二手菸有關,這是因為菸草中致癌物起碼有60多種,霧霾雖然厲害,但裡面含有的致癌物要少多了。

另外很多人說不少肺癌患者不吸菸,是的,他們可能是二手菸受害者。中國有三億菸民,二手菸受害者達到七個億,算算中國一共有多少人口?在中國不吸菸的人成為二手菸受害者的可能性大?還是不受二手菸之害的可能性高?

此外,還有一個數據更能說明問題。死於肺癌的人中吸菸者和非吸菸者的比例是17:1!

脊髓CT掃描技術把一些臨床上無法診斷的肺癌診斷出來了,這些肺癌大多是不會死的。CT掃描診斷出的肺癌中吸菸者和非吸菸者之比為1.1比1。對比肺癌死亡者的資料,可以發現很多非吸菸者的肺癌是因為過度診斷的原因。

中國肺癌發病率上升得很快,其中兒童的肺癌發病率迅猛上升。從控煙到禁菸是預防肺癌的最有效的辦法。戒菸不僅可以讓自己預防肺癌這種惡性度很高的癌症,也可以讓你的親友家人包括你的孩子預防肺癌,為什麼不幹?

除了肺癌之外,吸菸還會導致其他癌症,一位肺部專家說的好:買香菸要付兩次費,一次是你買香菸,另一次是香菸買了你的命。吸菸和22%的癌症有關,遠離香菸起碼可以把患癌的可能性降低10%到20%。即便是老煙槍,戒菸後患肺癌的可能性起碼下降15%。

結是另外一類常見癌症,雖然還不如肺癌病例多,在美國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僅次於肺癌。在中國上升趨勢很快,北京市從2000年到2010年肺癌發病率增長了55.57%,結直腸癌發病率則增長了97.15%。結直腸癌的過度診斷比較少,所以增長趨勢是很可怕的。造成這種趨勢的原因包括吸菸失控和增多等,在食品安全徹底失控的中國,預防結直腸癌非常重要。

除了遠離香菸之外,預防結直腸癌的辦法之一、也是預防癌症的第二條:控制體重。

肥胖不僅是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而且和其他20多種癌有關。2008年英國的研究表明20%的癌症與肥胖或超重有關。美國的資料每年因為肥胖症導致10萬起癌症,男子14%女子20%的癌症死亡病例是肥胖症造成的。瑞典的一項為期十年的研究發現患有肥胖症的婦女做減肥手術後,死於癌症的可能性下降了42%,證明控制體重是預防癌症、預防死於癌症的有效辦法。

控制體重靠的是少吃和多鍛鍊,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之一正是活動少,這樣就說到預防癌症的第三條:鍛鍊。

哪怕每週鍛鍊三次每次30分鐘,可以將患結腸癌的危險降低一半,患肺癌的危險降低40%,患的危險降低三分之一。如果堅持做負重鍛鍊的話,可以將死於癌症的危險降低三分之一。鍛鍊還能將結腸癌術後複發率減少一半。

控制體重和鍛鍊是每個人要畢生堅持的良好生活習慣和抗癌辦法,要從今天做起,不能等。

從結直腸癌說到預防癌症的第四條:服用低劑量阿斯匹林。

服用低劑量阿斯匹林主要不是為了防癌,而是為了預防心臟病。在癌症預防上,目前並沒有推薦服用阿斯匹林。反對服用阿斯匹林的主要原因是少數人會出現。

我在部落格上有一篇專門的文章,迄今為止所有的流行病學和臨床試驗都證明長期服用阿斯匹林的益處。在預防癌症方面,服用五年後可將結直腸癌發病率降低37%,10年後降低74%,服用三年後可將腸道息肉的出現減少19%到35%。阿斯匹林還能夠減少結直腸癌患者的死亡率達三分之一到半數。阿斯匹林的效果是累計的,能做到天天吃最吃,不天天吃也無妨。

除了結直腸癌外,阿斯匹林對其他腫瘤也有預防效果。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2007報告的大型研究結果,服用抗炎藥物哪怕每年一次,也能將的發病率減少三分之一,而且越多吃效果越好。阿斯匹林是抗炎藥之一。近年的一項在義大利的研究發現阿斯匹林可以降低口腔癌、、食道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發病率。胃癌和乳腺癌在中國是大癌。服用阿斯匹林可以同時預防幾種癌。

反對服用阿斯匹林的人忽視了一個問題,阿斯匹林服用的推薦是有前提的,就是男45歲女55歲,因為這個人群心臟病發病率高,而結直腸癌也和年齡有關,50歲以上就算高危人群了,如果擔心出血的話,不要空腹吃,吃藥的時候喝一大杯水,或者吃腸溶片,如果出血了就停藥。不能因為有少數人出血,大家都不吃了,這是典型的因噎廢食。

美國長期服用阿斯匹林者占人口總數將近20%,有了這麼一大群人經常吃,才得以瞭解其利弊,尤其是副作用的情況,是經過多項大型臨床試驗獲得的可靠資料。中國服用阿斯匹林的比例很低,報道的那些副作用是否真是阿斯匹林引起的不好說,光憑臨床病例來證明服阿斯匹林有很大危害是很不科學的。

我本人堅持服用很多年了,因為我父親死於直腸癌。結直腸癌的另外一個危險因素是家族史,因此有家族史的要早點吃阿斯匹林。

從結直腸癌再說到預防癌症的第五條:定期檢查。

有些癌症是可以自己發現的,比如發現某個痣突然變得不規則、變大了、顏色變深了,要去看面板科醫生,他們會切除之後做病理,看看是不是。如果身上有腫塊了,特別是女性乳房有腫塊,要去看醫生,看看是不是有癌症了。每年的體檢也很重要。

結直腸癌早期檢查最好的辦法是結腸鏡,50歲以上每10年應該做一次,我這種有家族史的要早做,已經做了兩次了,一切正常。結腸鏡不僅是早期診斷技術,而且是早期預防方法,因為在檢查的時候可以將息肉都切除了,不是所有的息肉最後都能癌變,但切除息肉就能夠預防結直腸癌。

結腸鏡是癌症篩查技術中少有的不存在過度診斷的技術之一,只是在息肉病歷診斷方面出現過度診斷,但並不影響癌症發病率,而且10年一次。結腸鏡的應用使得結直腸癌的發病率有所下降,但由於多數應該做結腸鏡的人沒有做,使得這項技術沒有發揮出真正的威力。如果符合標準的人都做了結腸鏡,結腸癌的死亡率會下降90%。

目前對於乳腺癌X線攝影技術有所爭論,因為存在過度診斷,美國有關部門已經將40歲以上婦女年檢的推薦改成50歲以上隔年檢。但如果可能的話,還是要按原規定,40歲以上每年做一次。

子宮頸抹片檢查和人乳頭狀病毒檢查是早期發現的有效方法,如果有可能的話兩者同時做,作為年檢的一部分。

從宮頸癌說到預防癌症的第六條:接種疫苗。

科學家一直希望研製出能預防癌症的疫苗,這些努力最終集中在病毒引起的癌症上,從預防病毒感染的角度達到預防癌症的目的。

目前有兩個成功的疫苗,一是針對宮頸癌的人乳頭狀病毒(HPV)疫苗。這種疫苗可以預防大部分宮頸癌,但必須在少女有性生活之前接種,因此在西方引起保守派的反對,認為接種這種疫苗有鼓勵青少年過早性生活之嫌。之二是乙型(HBV)疫苗,現在已經進入計劃免疫,在過去二十年裡將兒童肝癌的死亡率降低了75%。中國是大國,堅持接種HBV疫苗,可以減少HBV感染,從而減少肝癌的發病率。這兩種疫苗是癌症預防的巨大成就,要讓孩子們享受這種醫學的成果。

提到肝癌,該說到預防癌症的第七條:適量飲酒。

從健康的角度,酒精是雙刃劍,適量飲酒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過度飲酒可導致肝癌和乳腺癌,這個度就是男子每天一到兩杯,女子一杯,這個杯是根據酒精含量,比如葡萄酒一杯大致200毫升。國人飲酒過量,因此要限制飲酒,如果本來不喝酒的話,也沒有必要為了預防心血管疾病而有意飲酒。

對於肝癌,還有一種預防辦法,就是預防癌症的第八條:喝咖啡。

關於咖啡的益處,我也有專文介紹。2005年歐洲的一項對10項研究的分析表明,經常喝咖啡可把患肝癌的危險降低40%。每天每杯咖啡可降低患肝癌的危險23%,如果每天喝三杯以上,可將患肝癌的危險降低一半以上。日本的一項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每天喝一杯咖啡可將患口腔癌、食道癌和喉頭癌的危險降低一半。日本的另外一項研究發現,婦女每天喝三杯以上咖啡可將患結腸癌的危險降低一半。

咖啡的效果與咖啡因無關,因此茶無效,是咖啡中某種或某些抗氧化物的效果,如果擔心咖啡因攝入太多會出現問題的話,可以和我一樣飲用去咖啡因咖啡,但不要飲用速溶咖啡。

談到抗癌物,就要說預防癌症的第九條:健康飲食。

咖啡也可以算在這條。

有很多抗癌飲食的說法,還有很多膳食補充劑抗癌的說法,這些說法都沒有證據。前者因為我們每天吃很多種食物,很難確定某種食物的抗癌或致癌效果。後者則經過很多項研究,發現沒有除了維生素D3尚未定論外,沒有一種膳食補充劑有抗癌效果,過量反而會導致癌症,從這個角度,如果能夠從食物中攝取,就不要吃任何膳食補充劑。

因為無法驗證單一食物,各項研究便集中在大類上。根據現有的資料,脂肪攝入量高會導致乳腺癌、結腸癌和前列腺癌,但不會導致肝癌和宮頸癌。要少攝入脂肪,尤其要少攝入動物脂肪,就是不要吃紅肉,要吃脂肪含量少的雞肉,牛奶也要喝脫脂的。對植物脂肪也要注意,因為只有單不飽和脂肪酸和癌症無關,攝入過多的多不飽和脂肪酸也會引起乳腺癌和前列腺癌。要少吃油炸食物,做菜少用油,並避免從糕點等食物中攝入過多的脂肪。

脂肪攝入過多是結腸癌的一個因素,多吃纖維的話可以減少脂肪的危害,這裡指的是從食物中攝入纖維。

除了纖維外,多吃水果蔬菜、用橄欖油做烹飪油可以減低患消化道癌症的可能。

亞洲婦女比西方婦女的乳腺癌發病率低,目前發現原因和豆製品有關,而且和歲數有關,在5歲和11歲之間多吃豆製品的話,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會降低58%。錯過這個時間段再多吃豆製品的話就沒有這種效果。如果真心愛你們的女兒的話,讓她們小時候多吃豆腐和豆製品吧。

最後說預防癌症的第十條:曬太陽。

過度曬太陽會引起面板癌,因此要用防曬霜。但這樣一來就無法自身生成維生素D。維生素D3缺乏和一些癌症尤其是肺癌有關。2005年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夏天做手術的肺癌病人的存活率比冬天做手術的肺癌病人的存活率高一倍,提示補充維生素D3,尤其是在陽光照射下自身合成的維生素D3,很可能有預防肺癌等癌症的效果。

這種曬太陽用不著很長時間,每週兩次每次30分鐘足矣。每天在陽光下呆上15分鐘,不僅補充了維生素D,起到一定的預防癌症效果,還可以讓我們的心情變得快樂起來。

這就是預防癌症的正確方法,請轉告給所有你關心的人。

釋出於 2021-01-17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