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氣變熱的時候,我們發現,外耳道炎也就成為易發的五官疾病,只是很多的外耳道炎患者沒有意識到,也就導致了外耳道炎治療難度加大了。
外耳道炎症狀
外耳道癤時耳痛劇烈,張口咀嚼時加重,並可放射至同側頭部。多感全身不適,體溫或可微升。當腫脹嚴重堵塞外耳道時,可有耳鳴及聽力減退。檢查有耳廓牽引痛及耳屏壓痛,外耳道軟骨部面板有侷限性紅腫。
紅腫成熟破潰後,外耳道內積膿流出耳外,此時耳痛減輕。外耳道後壁癤腫嚴重者可使耳後溝及乳突區紅腫,應注意與急性乳突炎鑑別。急性乳突炎者多有急性或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病史,發熱較明顯,無耳廓牽拉痛,而有乳突部壓痛;有鼓膜穿孔或鼓膜明顯充血,膿液較多。
瀰漫性外耳道炎急性者表現為耳痛,可流出分泌物。檢查亦有耳廓牽拉痛及耳屏壓痛,外耳道面板瀰漫性紅腫,外耳道壁上可積聚分泌物,外耳道腔變窄,耳周淋巴結腫痛。慢性者耳發癢,少量滲出物。外耳道面板增厚、皸裂、脫屑,分泌物積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狹窄。
症狀體徵
外耳道灼熱、發癢、疼痛、呈瀰漫性充血、腫脹、表皮糜爛先為漿液性分泌物,繼而變為漿液性或膿性分泌物,面板腫脹較甚者,可引起外耳道狹窄或閉塞。遮蔽鼓膜,產生傳導性耳聾及耳鳴,由於分泌無刺激,屏間切跡或耳垂亦可受累。重者耳周淋巴結腫大、有壓並可出現全身發熱。不適等症狀。
遷延為慢性者,主要為耳部不適和癢感,常有少量分泌物,聽力稍減退,外耳道面板充血或增厚,或覆有痂皮痂皮系愛少量膿液或碎屑。有時揭去痂皮可致出血,鼓膜可渾濁、增厚,標誌不清,或因鼓膜上皮受損,其表面有少量肉芽形成。
外耳道炎檢查
外耳道癤檢查有耳廓牽引痛及耳屏壓痛,外耳道軟骨部面板有侷限性紅腫。外耳道後壁癤腫嚴重者可使耳後溝及乳突區紅腫。瀰漫性外耳道炎檢查亦有耳廓牽拉痛及耳屏壓痛,外耳道面板瀰漫性紅腫,外耳道壁上可積聚分泌物,外耳道腔變窄,耳周淋巴結腫痛。外耳道面板增厚、皸裂、脫屑,分泌物積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狹窄。
溫馨提醒:一般很多外耳道炎在發病初期就有不明顯症狀,其中外耳道炎就是這樣,加上外耳道炎患者認識瞭解少,外耳道炎沒有及時得到有效治療,導致外耳道炎病情進一步發展。因此,患上外耳道炎需要及時到五官醫院接受檢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