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絕經後面板變好小心是癌

avatar 留雲琦巧
2.1萬 熱度 A+ A-
●30歲以上的女性篩查,建議HPV檢測和宮頸細胞學檢查聯合篩查●所有卵巢實性腫塊或大於5cm的囊腫都應立即手術;長在黏膜下的,無論多小,即使沒有症狀,也

●30歲以上的女性篩查,建議HPV檢測和宮頸細胞學檢查聯合篩查

●所有卵巢實性腫塊或大於5cm的囊腫都應立即手術;長在黏膜下的,無論多小,即使沒有症狀,也應及時手術

主講嘉賓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婦科部主任、醫學博士、教授石琨

 關於HPV

  女性一生有四成機會感染HPV

宮頸癌是目前對女性健康威脅最大的之一,也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確、可以早期預防和治療、可以徹底根除的癌症。醫學界發現,99.8%的宮頸癌由人乳頭瘤病毒(簡稱HPV)引起。HPV主要透過性途徑傳播,由於直徑只有50奈米,可以穿透避孕套的孔徑。女性在一生中累計有40%的機率感染,18~28歲女性由於性行為活躍,4%~15%人感染有HPV。

但是,並非每一個感染HPV的女性都會罹患宮頸癌。首先,是否發病和許多因素有關。HPV有100多種亞型,其中13種是高危亞型,感染了這些亞型,發展為宮頸癌的風險更高。性生活開始得早、多性伴、分娩次數多(包括、等會對宮頸產生刺激的行為)、吸菸、使用口服避孕藥的女性,都有更高的宮頸癌發病率。“發病還和個人體質、遺傳因素有關係。並非品行端正、專一性伴的‘良家婦女’就不會患病,一樣要注意。”石琨提醒。

其次,由於HPV感染在很多時候只是一過毒感染,在人體免疫系統正常時,平均8個月就會自動清除。只有持續的HPV感染會使病情進展,28%的感染者會發展為,即宮頸癌的癌前病變,中間大約花時8~24個月,即使到了此時,病情仍有機會逆轉。但假如錯過這個時機,經過8~12年,早期宮頸癌就會找上門。資料顯示,如果不加干預,大約1%~2%的感染者最終會罹患宮頸癌。

如果懷孕了才發現宮頸上皮內瘤變怎麼辦?石琨表示,懷孕時免疫力低下,容易導致HPV感染,而且體內激素水平改變,對細胞學的檢驗結果要慎重看待,大部分孕期患者都是輕度不典型增生,只有14%是中重度,建議只需觀察,產後複查再進行處理。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性觀念的開放,近年來宮頸癌有明顯年輕化的趨勢,“我治療過最年輕的病人只有22歲。計算起來,10多歲就開始有性行為了。”石琨說。

 30歲後篩查建議

  HPV檢測和細胞學檢查聯合

石琨介紹,宮頸癌會表現為陰道排液增多、性生活後出血等,出現這些症狀,都需要及時就診。對於長期分居或沒有性生活的女性來說,症狀可能不容易發現。

實際上,從HPV感染髮展到宮頸癌,中間約有10多年時間,足夠我們發現異常並加以阻斷,而不是等到癌症出現症狀才警惕。而干預的關鍵點在於發現HPV感染狀態。

宮頸癌篩查分為高危型HPV DNA檢測、宮頸細胞學檢查、陰道鏡檢查、子宮頸活組織檢查、子宮頸錐切術等手段,並非一開始就要用齊所有手段。石琨介紹,30歲以下女性,由於HPV感染有可能自然清除,此時做HPV檢測意義不大,還可能徒增恐慌,因此建議只進行宮頸細胞學檢查,假如有異常,才做HPV檢測,“宮頸細胞學檢查現在技術改進了,使用宮頸刷,醫生在宮頸處輕輕刷10圈,就能採集到需要的細胞。”

30歲以上的女性,建議HPV檢測和宮頸細胞學檢查聯合篩查。假如只有HPV是陽性,不要過於恐慌,可以隔一年後重新檢測,假如變為陰性就不需擔心。如果宮頸細胞學檢查和高危型HPVDNA監測同時異常,才做陰道鏡取活檢。

如果宮頸上皮內瘤變出現輕度不典型增生,即CIN1、LSIL,有60%可以自然消退,可以觀察兩年,但某些情況下也要進行宮頸錐切術。中度到重度的不典型增生,即CIN2、CIN3,又稱HSIL,要進行物理治療或者宮頸錐切術。如果宮頸錐切結果顯示為浸潤癌後續應按處理。若結果顯示未發現浸潤病灶,術後仍然要按照醫囑定期隨訪。

過了最佳接種年齡

  HPV為陰性也可以打疫苗

HPV疫苗何時在內地上市廣受父母關注,記者從不同場合得知,專家們估計時間將會在一兩年內。但是,也有部分等不及的已經奔赴港澳地區接種疫苗。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HPV疫苗最佳接種年齡為9~13歲,即在有性生活、感染HPV之前接種。那麼,成年女性是否可以接種呢?石琨表示,假如做了HPV檢測,結果為陰性,也可以接種,“但是,如果你半年內有懷孕計劃,建議不要接種了。”

她還提醒,由於HPV病毒有100多種亞型,疫苗不可能提供全覆蓋的保護,目前的疫苗主要覆蓋16亞型、18亞型等HPV的高危亞型,能預防70%的宮頸癌。因此,接種了HPV疫苗不代表100%免疫,只意味著患宮頸癌風險大大下降,同樣需要定期篩查。

 關於宮頸糜爛

  正常生理現象 一般不需處理

受一些醫療機構的宣傳影響,一些女性心目中的宮頸糜爛十分可怕,實際上,它並非真正指宮頸處糜爛了,更恰當的名字是“柱狀細胞上移”。石琨介紹,宮頸部位有兩種不同型別的細胞:靠近陰道的鱗狀上皮細胞以及靠近子宮的柱狀上皮細胞。前者看上去光滑,顏色較暗,而後者由於只有一層,肉眼看上去紅紅的。兩種上皮細胞的交界位置,容易受到生理週期中激素水平變化的影響往上移,柱狀上皮細胞覆蓋的宮頸,看上去就像發生了“糜爛”的樣子。

“因此,宮頸糜爛是生理現象,一般不需要治療。除非糜爛面特別大、滲出液多才需要干預,冷凍、鐳射等方法都可以處理。但後如果仍然發生宮頸糜爛,需要警惕。”石琨表示,由於宮頸糜爛聽上去駭人,有的不正規醫療機構,使用治療的手段冷刀錐切術(LEEP)來治療宮頸糜爛,但由於這種治療創面比較大,不建議用於常規治療宮頸糜爛。

關於子宮肌瘤

  長在黏膜下的無論多小都應手術

“女性子宮肌瘤的發病率在30%左右。”石琨說,子宮肌瘤是一種常見的女性疾病。在屍檢中,子宮肌瘤的發病率甚至達到50%,也就是說,兩個女性中就可能有一個患有子宮肌瘤。“這是因為有的患者長了子宮肌瘤,因為沒有症狀,自己都不知道。”

“子宮肌瘤究竟要不要手術呢?”石琨說,她在臨床上遇到的病人,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認為等到絕經了,肌瘤就萎縮了,因此不用管它;但有的患者一聽有肌瘤就非常緊張,要求馬上住院手術。

“但其實,即使查出子宮肌瘤,也不必緊張。是否需要手術,跟它的大小和長的部位有很大的關係。”石琨介紹,60%~70%的子宮肌瘤長在肌壁間,20%的子宮肌瘤長在漿膜下,10%~15%的子宮肌瘤是長在黏膜下的,也就是向子宮內部長的。石琨說,一般情況下,長在肌壁間的子宮肌瘤,如果小於4釐米且沒有症狀,不必手術,尤其是在生育前,以避免子宮瘢痕;如果大於4釐米,可以選擇手術。

“還有一個問題是,懷孕以後發現肌壁間子宮肌瘤怎麼處理?”她說,由於孕期的雌激素高,子宮肌瘤通常在期會長得很快,可能會長到8~9釐米。但是,如果在醫生的監控下沒有太大的問題,就儘量等分娩以後再處理。

對於漿膜下的子宮肌瘤,一般不會有症狀,不必馬上做手術,只有當肌瘤大到影響排尿如夜尿增多、排尿次數增多時或導致大便改變,如、排便不盡時,才需要手術。

她特別提醒,長在黏膜下的子宮肌瘤,無論多小,即使沒有症狀,也要及時手術。“因為宮腔的容積只有5毫升,因此,哪怕肌瘤只有1釐米,也會導致月經增多、月經期延長、、疲勞等。”

關於卵巢腫瘤

  絕經後面板突然變得越來越好需警惕

卵巢腫瘤也是女性常見的之一。石琨說,卵巢腫瘤可能是良性,也可能是惡性。良性腫瘤一般沒有症狀,除非出現併發症。惡性腫瘤臨床早期也沒有症狀,即使是晚期,其症狀也常常沒有什麼特異性,因此,鑑別其良性和惡性相當困難。

由於長在腹腔很深的地方,位置隱秘,很難摸到,因此,經常是一發現就是晚期,而且,更讓人頭疼的是,無論是小女孩還是老人,都有可能長卵巢腫瘤。“因此,卵巢癌致死率佔各類婦科腫瘤的首位,五年生存率僅20%~30%。”石琨說,因此,一定要注意定期檢查,早發現,及時排除惡性。“最好一年做一次超聲檢查。”她提醒,通常情況下,出現以下症狀,需要警惕卵巢癌:較久的卵巢功能障礙;長期不明原因的消化道或泌尿道症狀;幼女卵巢增大;以前懷疑為卵巢腫瘤,現在迅速增大、固定、變硬等。

石琨表示, 所有卵巢實性腫塊或大於5cm的囊腫都應立即手術。生育年齡的女性,如果有小的附件囊性腫塊,觀察2個月,還沒見縮小者,也考慮為腫瘤,觀察期間,如果有增大,應及時進行手術。此外,性腫塊,尤其懷疑盆腔結核或性的腫塊,如果經過治療仍然無效,又不能排除腫瘤,也最好進行手術探查。

她還提醒,絕經後的女性,如果面板突然變得越來越好,又出現陰道出血,也要警惕。“這說明雌激素分泌增多,而雌激素水平升高,很可能是。”

  關於陰道炎

  沒有性生活也可能患陰道炎

“春天,尤其是近期回南天增多的時節,女性還要當心一種常見的女性生殖道感染疾病,那就是陰道炎。”石琨說,陰道炎主要是外陰、陰道感染假絲酵母菌所致。

“75%的女性一生之中至少患一次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她說,有的患者以為自己是被老公的感染了。但實際上,假絲酵母菌病與腳氣的黴菌、真菌感染不一樣。女性的陰道里本來就有假絲酵母菌,當陰道內的PH <4.5時,即使有假絲酵母菌寄生,也是無症狀的。“這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只有在條件適合時,才會誘發症狀。”

石琨介紹,即使沒有性生活,也可能得陰道炎,九種人群最容易患病:一是孕婦;二是使用雌激素者;三是患者;四是術後大量長期使用抗生素者;五是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或糖皮質激素者;六是免疫缺陷綜合徵或抵抗力下降者;七是胖人;八是經常穿化纖內褲的人;九是會陰部溫度、溼度增加者。“黴菌尤其喜歡溼度高的環境。最近天氣比較潮溼,會陰部溫度、溼度都會增加,因此,一定要注意別穿化纖內褲,最好穿棉質內褲,透氣好。”

在陰道炎的治療上,石琨介紹,首先是去除誘因,如果症狀不是太嚴重,一般可使用抗真菌藥物,並以區域性用藥為主。“一般不需要對性伴同時治療,除非性伴侶患有真菌性龜頭炎。”而症狀嚴重的陰道炎,則需要遵醫囑堅持服藥,否則很容易復發。“如果一年發作四次以上,就算是難治型的陰道炎了,治療起來起碼要一年時間。因此,一定要注意別讓普通的陰道炎變成難治型陰道炎。”石琨提醒說。文/廣州日報記者伍仞、黃蓉芳 通訊員易靈敏、周密、張梅芳

釋出於 2021-02-26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