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應該做哪些檢查?

avatar 康朋Sama
2.8萬 熱度 A+ A-
實驗室檢查1.一般檢查1低血鉀:大多數患者血鉀低於正常,多在2~3mmol/L,也可低於1mmol/L,低鉀呈持續性。2高血鈉:輕度增高

實驗室檢查

1.一般檢查

1低血鉀:大多數患者血鉀低於正常,多在2~3mmol/L,也可低於1mmol/L,低鉀呈持續性。

2高血鈉:輕度增高。

3鹼血癥;細胞內pH下降,細胞外pH升高,血pH和二氧化碳結合力在正常高限或輕度升高。

4尿鉀高:與低血鉀不成比例,在低鉀情況下每天尿鉀排洩量仍25mmol。胃腸道丟失鉀所致低鉀血癥者,尿鉀均低於15mmol/24h。

5尿比重及尿滲透壓降低:腎臟濃縮功能減退,夜尿多大於750ml。

2.血漿醛固酮PAC、腎素活性PRA測定及臥、立位試驗 北京協和醫院測定血漿醛固酮、腎素活性的方法是:於普食臥位過夜,次日晨8時空腹臥位取血後立即肌注速尿40mg,然後立位活動2h於上午10時立位取血,分別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測定血漿醛固酮、腎素活性濃度。血漿醛固酮正常值臥位58.2~376.7pmol/L、立位91.4~972.3pmol/L,血漿腎素活性正常值臥位0.2~1.9ng/ml·h、立位1.5~6.9ng/ml·h。原醛症患者臥位血漿醛固酮水平升高,而腎素活性受到抑制,並在活動和應用利尿劑刺激後,立位的腎素活性不明顯升高。

因為原醛症和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血漿醛固酮水平有重疊,目前大多數學者提出用血漿醛固酮與腎素活性的比值PAC/PRA來鑑別原醛症與原發性高血壓,若PACng/dl/PRAng/ml·h25,高度提示原醛症的可能,而PAC/PRA≥50則可確診原醛症。

3.尿醛固酮水平測定 正常人在普食條件下尿醛固酮排出量為9.4~35.2nmol/24h,原醛症患者明顯升高。

4.生理鹽水滴注試驗 患者臥位,靜脈滴注0.9%生理鹽水,按300~500ml/h速度持續4h正常人及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鹽水滴注4h後,血漿醛固酮水平被抑制到277pmol/L10ng/dl以下,血漿腎素活性也被抑制。原醛症,特別是腎上腺皮質醛固酮瘤患者,血漿醛固酮水平仍大於277pmol/L10ng/dl,不被抑制。但腎上腺皮質球狀帶增生患者,可出現假陰性反應,即醛固酮的分泌受到抑制。但應注意對血壓較高及年齡較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應禁做此試驗。

5.卡託普利開博通試驗 正常人或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服卡託普利後血漿醛固酮水平被抑制到416pmol/L15ng/dl以下,而原醛症患者的血漿醛固酮則不被抑制。

6.安體舒通試驗螺內酯 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一般服藥1周以後血鉀上升,血鈉下降,尿鉀減少,症狀改善。繼續服藥2~3周多數病人血壓可以下降,血鉀基本恢復正常,鹼中毒糾正。此試驗只能用於鑑別有無醛固酮分泌增多,而不能鑑別醛固酮增多是原發還是繼發。

7.鈉負荷試驗 低鈉試驗原醛患者尿鉀排量明顯減少,低血鉀及高血壓減輕。尿鈉迅速減少與入量平衡,腎素活性仍然受抑制;高鈉試驗正常人及高血壓病人血鉀無明顯變化,原醛症患者血鉀可降至3.5mmol/L升以下,症狀及生化學改變加重,血漿醛固酮仍高於正常。

8.血漿18-羥皮質酮18-OH-B測定 腎上腺皮質醛固酮分泌瘤患者血漿18-OH-B醛固酮的前體水平明顯增高,多2.7mmol/L100ng/dl,而特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和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則低於此水平。

影像學檢查

在原醛症的診斷、病因型別診斷、定位診斷中均具有非常重要價值。

1.腎上腺B超 可檢出直徑1.3cm以上的腫瘤。但對小腺瘤則難以確診以及與IHA相鑑別。

2.腎上腺CT掃描 在對腎上腺病變的定位診斷中列為首選。並被推薦用於鑑定其型別,它可觀察正常腎上腺形態,並能檢測出直徑為7~8mm的APA。APA為圓形或卵圓形,邊緣完整,由於腺瘤細胞內含有豐富脂質,故表現為低密度-33~28Hu。當發現單側腎上腺直徑1cm的等密度或低密度腫物影時,提示APA,但應注意鑑別突出於腎上極的小囊腫、扭曲的脾血管、由於部分容積效應產生的結節影,並應在確診原醛症後進行CT檢查,以除外一些無功能腎上腺意外瘤。其診斷正確率70%~90%。而腫塊直徑3cm尤其6cm,外形不規則,瘤體內部不均質腎上腺腫塊,則APC可能性極大。如腫塊影在非增強片中CT值低於11Hu,增強後無明顯強化變化,則提示為腺瘤。分泌醛固酮腺瘤的CT值低於分泌皮質醇的腺瘤和嗜鉻細胞瘤。多數IHA患者可顯示腎上腺正常或一側、兩側腎上腺瀰漫性增大,邊緣平直或飽滿,其密度較緻密。如為結節性增生則與腺瘤難以鑑別,其診斷陽性率約為50%~70%。

3.磁共振成像MRI 對APA診斷特異性高,準確性約為85%。人們認為MRI檢查並不優於CT掃描,亦有人認為對原醛症型別的評估是有前景的技術,但不如CT檢查經濟。

4.131I化膽固醇腎上腺掃描 此項檢查適用於對生化檢查提示原醛症,而CT檢查不能確診的患者,並對APA和IHA的鑑別有一定價值。根據131I化膽固醇在腎上腺轉化為皮質激素的原理,用掃描法可顯示腺瘤及增生組織中131I的濃集部位。如發現一側腎上腺有放射性濃集,提示該側有腺瘤。一般腺瘤在1cm以上者,90%能作出正確定位。如兩側均有放射性濃集,提示為雙側增生,符合率70 %。有時兩側腎上腺的放射性濃集不對稱,一濃一淡,可給予口服地塞米松1mg,4次/d,3天后再給以核素示蹤劑量,檢查期間繼續服用地塞米松。APA患者於48~72h後,患側腎上腺有放射性濃集而對側無,原醛症患者72~120h後則表現雙側腎上腺均有輕度的放射性濃集。本項檢查對直徑

釋出於 2021-01-08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