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黃瓜7吃法清熱利水

avatar 文斌桑
2.8萬 熱度 A+ A-
黃瓜來源於葫蘆科植物黃瓜的果實,也叫胡瓜、王瓜、刺瓜。全國各地均有栽培。黃瓜原產於印度北部、錫金、尼泊爾、緬甸及我國雲南。在西漢時由張騫經絲綢之路帶入中國,那時

黃瓜來源於葫蘆科植物黃瓜的果實,也叫胡瓜、王瓜、刺瓜。全國各地均有栽培。黃瓜原產於印度北部、錫金、尼泊爾、緬甸及我國雲南。在西漢時由張騫經絲綢之路帶入中國,那時叫“胡瓜”,迄今在我國安家落戶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胡瓜為何改稱黃瓜,目前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因為後趙高祖明帝石勒是羯族人的後裔,他很是反對把北方的少數民族叫“胡人”,為此,將“胡瓜”改為“黃瓜”;又一說是隋煬帝改“胡瓜”為“黃瓜”,唐代吳兢在《貞觀政要》記載:“(隋煬帝)專信邪道,大忌胡人,乃至胡床為交床,胡瓜為黃瓜”。黃瓜在幼嫩時為青綠色,老熟後則變為黃色。

中醫認為,黃瓜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止渴生津功效,可用於身熱煩渴、熱毒瘡瘍、熱淋、小便赤黃、咽喉腫痛、火眼、湯火傷等證。《本草求真》稱黃瓜“氣味甘寒,能清熱利水。”《滇南本草》稱黃瓜“解痙癖熱毒,清煩渴。”《日用本草》稱黃瓜“除胸中熱,解煩渴,利水道。”《陸川本草》稱黃瓜“治熱病身熱,口渴,。”黃瓜的根、藤和葉也可入藥。黃瓜根和黃瓜葉可以治療,痢疾;黃瓜藤有利水,解毒的功能,可以治療痢疾,淋病,黃水瘡等。

據分析,黃瓜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胡蘿蔔素,丙醇二酸,維生素C及維生素B1、B2,粗纖維,鈣,磷,鐵等。在黃瓜的頭部還含有一種苦味成分葫蘆素A、B、C。現代醫學實驗表明黃瓜所含的粗纖維能促進腸蠕動,有利於加快腸道中毒素的排出。黃瓜還有降低膽固醇、甘油三酯的作用。其中所含葫蘆素C又有提高人體免疫功能,抗腫瘤的作用。丙醇二酸可以抑制糖類在體內轉化為脂肪,因此,黃瓜也有減肥作用。

黃瓜是夏季裡的佳蔬,特別適用於因高溫炎熱引起的傷暑、煩渴、以及喉炎、肥胖、、患者食用。但是,《滇南本草》稱黃瓜“動寒痰,胃冷者食之,吐瀉。”黃瓜的性味偏寒涼,多食易耗損正氣,有傷脾胃,故氣血不足者、久病體虛者,老人或兒童、孕婦、胃寒腹瀉者、四肢不溫者均不宜多吃。在食用黃瓜時還要注意一個問題,因為黃瓜還含有一種維生素C分解酶,能破壞其他蔬菜裡的維生素C,所以,黃瓜不宜與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一同食用,如西紅柿、辣椒、菜花、蘿蔔等。

現介紹幾款食療保健食譜:

糖醋黃瓜片:黃瓜500克,精鹽、白糖、白醋各適量。先將黃瓜去籽洗淨,切成薄片,精鹽醃漬30分鐘;用冷開水洗去黃瓜的部分鹹味,水控幹後,加精鹽、糖、醋醃1小時即成。可清熱開胃、生津止渴,適用於煩渴,口膩,脘痞等病症,暑天食之尤佳。

冰黃瓜:鮮嫩黃瓜兩條,洗淨去皮切寸段,開水焯過,放冷後以老陳醋浸泡,置冰箱冷藏3天,吃時酌加冰糖。可清熱明目,適用於因肝熱引起的血壓升高、目赤、口苦等病症。

紫菜黃瓜湯:黃瓜150克、紫菜15克、海米適最。先將黃瓜洗淨切成菱形片狀,紫菜、海米亦洗淨;鍋內加入清湯,燒沸後,投入黃瓜、海米、精鹽、醬油,煮沸後撇浮沫,下人紫榮,淋上香油,撒入味精,調勻即成。可清熱益腎,適用於婦女更年期腎虛煩熱之患者食之。

山楂汁拌黃瓜:嫩黃瓜5條、山楂30克、白糖50克。先將黃瓜去皮心及兩頭,洗淨切成條狀;山楂洗淨,入鍋中加水200毫升,煮約15分鐘,取汁液100毫升;黃瓜條入鍋中加水煮熟,撈出;山楂汁中放入白糖,在文火上慢熬,待糖融化,投入已控幹水的黃瓜條拌勻即成。可清熱降脂、減肥消積,咽喉腫痛者食之有效。

黃瓜粥:粳米60克,洗淨文火燉爛熟,黃瓜約100克,洗淨切丁,加入粥內,稍煮即可,放涼調入少量冰糖,經常飲用。可消暑潤膚,適用於面板乾燥、食慾不振、尿少尿黃等病症。

黃瓜糯米粥:糯米100克,洗淨稍用涼水浸泡後煮粥,松花蛋兩個切丁,鹽及味精適量加入稍煮,黃瓜兩條切丁加入,文火煮開約5分鐘後即可。可解毒養胃,適用於頭、頸、胸部放射治療常引起的口乾舌燥、胃熱胸悶、舌咽瘡瘍、下嚥疼痛、味覺失常、食慾減退等病症。

黃瓜蒲公英粥:黃瓜、大米各50克,新鮮蒲公英30克。先將黃瓜洗淨切片,蒲公英洗淨切碎;大米淘洗先人鍋中,加水1000毫升,如常法煮粥,待粥熟時,加入黃瓜、蒲公英,再煮片刻,即可食之。可清熱斛暑、利尿消腫,適用於熱毒熾盛、咽喉腫痛、風熱眼疾、小便短赤等病症。

釋出於 2021-01-31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