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維C和蝦一起吃真會中毒嗎

avatar 蒼風若兮
2.2萬 熱度 A+ A-
一早收到雞毛信:“一名女孩突然無緣無故的七孔流血暴斃.。經過初步驗屍斷定為因砒霜中毒而死亡。實驗發現,蝦等軟殼類食物含有大量濃度較高的-五鉀砷化合物

一早收到雞毛信:“一名女孩突然無緣無故的七孔流血暴斃.。經過初步驗屍斷定為因砒霜中毒而死亡。實驗發現,蝦等軟殼類食物含有大量濃度較高的-五鉀砷化合物。這種物質食入體內,本身對體並無毒害作用但是,在服用“維生素C”之後,由於化學作用,使原來無毒的五鉀砷,轉為有毒的三鉀砷,又稱為三氧化二砷,這就是人們俗稱的砒霜.。看完後,請不要吝嗇,轉寄給你的同學和親友,現在很多飲料裡都有維他命C。”

這是個老帖子了,但流毒甚廣,屬於“菠菜含鐵量高”之類的常見謬誤,最近《雙食記》裡的妻子就成功地利用鮮蝦和維C謀害了不忠的丈夫。網上批駁的文章已經很多,大多都是轉來轉去,未審其源,同樣存在“孰可信孰不可信”的疑慮,我所檢索到覺得比較可靠的是一些專業機構的釋疑。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辦的國家食品安全網做出過解釋:“多種海產品,如蝦、蟹、蛤、牡蠣等,體內均含有化學元素砷,一般情況下含量很小,但日益嚴重的環境汙染可能使這些動物體內砷的含量達到較高水平。蝦體內所含砷的化學價是五價,一般情況下,五價砷對人體是沒有害處的。理論上講,高劑量的維生素C(一次性攝入維生素C超過500毫克)和五價砷經過複雜的化學反應,會轉變為有毒的三價砷(即我們常說的“砒霜”),當三價砷達到一定劑量時可導致人體中毒。專家介紹,一次性攝入50箇中等大小的蘋果或30個梨或10個橙子或生吃3斤以上的綠葉蔬菜,才是大劑量的攝入維生素C。如果經過加熱烹調過程,食物中的維生素C還會大打折扣。因此,再吃海產品的同時食用水果或青菜,只要不超過上述的量是沒有危險的。金屬類元素容易沉積在海鮮的頭部,所以儘量不要吃蝦頭。”

這樣的解釋還是比較含糊,相形之下,臺灣衛生署的專業答覆更讓人信服:   

“一、衛生署函請臺北榮民總醫院毒藥物諮詢中心查詢相關文獻,並無發現任何有關維生素C引起蝦類中毒的醫學報告。另該中心表示,甲殼類如蝦、蟹、龍蝦及貝類如蛤、牡蠣中雖含有砷,但大部分以有機砷的形式存在,佔90%以上甚至達99%,而有機砷能很快排出體外,幾乎沒有毒性。無機砷(包括三價砷及五價砷)確實有毒,若保守估計無機砷含量為海鮮含砷量的1/10,而蝦含量以4ppm計算,欲達到最低可能致死劑量二十毫克,必須吃下五十公斤的蝦。

二、在學理上,純化的維生素C與五價砷如在實驗室環境加以化學催化作用,或有可能使原來無毒的五價砷轉變為三價砷(俗稱的砒霜)。然而餐點中所食用之檸檬及蝦,其分別所含之維生素C與五價砷量甚低,又無化學催化劑及適當之反應條件,實際並沒有產生砒霜的疑慮。”

還有很多民間機構或專家的答覆,就不再一一列舉了。

綜上,我們可以得到結論:   

1.除去胃酸的分解作用、肝臟的解毒作用,以及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其它相關條件,當我們進食至少50kg蝦+500mg維C(50個蘋果/30個梨/10個橙子/1.5kg綠葉蔬菜),如果沒被撐死,仍將可能因砒霜中毒而死;    

2.重金屬主要儲存於腦組織中,安全起見,還是不要吃蝦頭,民諺中也有“十年雞頭勝砒霜”的說法。

釋出於 2021-01-09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