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翳風的針刺技巧 針刺翳風注意事項

avatar 天山鴻達
2萬 熱度 A+ A-
翳風是手少陽三焦經腧穴,《經穴解》曰:“此穴在耳之下後,乃無物遮蔽之所,風之自後者,如風池,風府之穴,皆常中風之所也,故曰翳風······穴在耳後尖角陷中,按之引耳中痛。”下面來詳細講解翳風的針刺技巧。

翳風的針刺技巧

取穴:坐位,耳垂根部後方凹陷,即下頜支後緣後0.5寸處。

簡易取法:

1.將耳垂向後捺,耳垂的邊緣即是本穴。

2.頭側向一邊,領頸部胸鎖乳突肌鼓起,該肌肉前,耳垂後凹陷中即是本穴。

進針方向:從外下向內上刺向外耳道,與矢狀面成60°。

進針深度:斜刺,從後外向內下方刺0.5-1.5寸(治療聾啞病),或直刺0.5-1寸(治療面神經麻痺和腮腺炎),留針20分鐘;艾炷灸3-5壯,或溫和灸10-15分鐘。

感覺及放射方向:微痛。

翳風穴穴位層次解剖

1.面板:由耳大神經分佈,耳大神經為頸叢皮支,由第2-3頸神經組成。

2.皮下組織:內有上述神經纖維。

3.腮腺:是唾液腺中最大的一對,略呈三角形,位於外耳道前下方,咬肌後緣和下頜後窩內。腮腺的表面包以腮腺咬肌筋膜。腮腺內有頸外動脈,下頜後靜脈,面神經和耳顳神經經過。

4.深面:從淺至深依次分佈有胸鎖乳突肌(由副神經脊髓根及第2,3頸神經前支支配),頭夾肌(由第2-5頸神經後支支配),頭最長肌(由第1-8頸神經後支支配),二腹肌後腹(由面神經支配)。

針刺翳風作用主治

翳風穴屬手少陽三焦經,手,足少陽之會,故具有舒肝利膽,通利三焦的作用,可祛風通絡,開竅,調氣降逆,《針灸大成》認為:“主耳鳴耳聾,口眼喎斜,脫頜頰腫,口噤不開,不能言。”現代臨床常用於主治耳鳴,耳聾,聤耳,口眼喎斜,口噤不開,齒痛,頰腫,瘰癧,牙關不利,喑啞,腮腺炎,下頜關節炎,面神經麻痺,中耳炎等。

翳風常用配伍療法

1.配百會,風池,豐隆,太沖,針刺瀉法,平肝熄風,降濁化痰,治療肝風挾痰,上擾清竅之眩暈,嘔吐,耳鳴,耳聾等。

2.配聽會,中渚,外關,丘墟,俠溪,針刺瀉法,疏散少陽風熱,治療少陽風熱上擾之耳鳴,耳聾,痄腮等。

3.配風池,太陽,下車,頰車,地倉,合谷,針刺平補平瀉法,疏風散邪,治療風邪入絡之口眼喎斜,口噤不開等。

4.配頰車,尺澤,合谷,少商,針刺瀉法,少商點刺出血,疏散風熱,清利咽喉,治療外感風熱之咽喉腫痛,面頰腫痛,乳蛾等。

5.配頰車,合谷,內庭,足三里,針刺瀉法,清宣陽明,消散鬱熱,治療陽明邪熱壅盛之痄腮,齒痛,面痛等。

6.配天容,尺澤,復溜,太溪,針刺補瀉兼施,養陰清肺,治療陰虛火旺,虛火上炎之咽喉腫痛,齒痛等。

7.配陰陵泉,豐隆,中脘,脾俞,針刺補瀉兼施,健脾化痰,治療痰溼中阻,清陽不升之眩暈,嘔吐,耳鳴等。

針刺翳風注意事項

1.施針時病人以俯臥位或仰臥位為好,這樣不僅有利於施針者的針灸操作,而且有利於預防暈針情況的發生。

2.一般針刺深度達到1.5寸時則不可再深刺,否則就有刺中迷走神經的可能性(迷走神經的位置較深,正常情況下不易刺到),從而導致嚴重後果。

釋出於 2021-07-18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