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結腸癌的有關發病原因

avatar 寒凡Sama
2.2萬 熱度 A+ A-
發病原因對於病人的治療是非常關鍵的,我們很有必要的瞭解該疾病的有關發病原因。因為,從發病原因我們可以研究出關於該疾病的預防方法,這就能使大家可以儘量的避免及病所

發病原因對於病人的治療是非常關鍵的,我們很有必要的瞭解該疾病的有關發病原因。因為,從發病原因我們可以研究出關於該疾病的預防方法,這就能使大家可以儘量的避免及病所帶來的影響。下面就是對結腸癌的有關發病原因的介紹。

臨床發現某些因素可能大大增加發病的危險性。它們包括:

1.發病年齡,大多數病人在50歲以後發病。

2.家族史:如果某人的一級親屬,比如說父母,得過結直腸癌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險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大約四分之一的新發病人有結直腸癌的家族史。

3.結腸疾病史:某些結腸疾病如克隆氏病或潰瘍性結腸炎可能增加結直腸癌的發病機會。他們結腸癌的危險性是常人的30倍。

4.息肉:大部分結直腸癌是從小的癌前病變發展而來,它們被稱為息肉。其中絨毛樣腺瘤樣息肉更容易發展成癌,惡變得機會約為25%;管狀腺瘤樣息肉惡變率為1-5%。

5.基因特徵:一些家族性腫瘤綜合症,如遺傳性非息肉病結腸癌,可明顯增加結直腸癌的發病機會。而且發病時間更為年輕。

一發病原因

一些結腸癌流行病學研究表明:社會發展狀況、生活方式及膳食結構與結腸癌密切相關,並有現象提示影響不同部位、不同年齡組結腸癌發病的環境、遺傳因素可能存在差異。環境尤其是飲食、遺傳、體力活動、職業等,是影響結腸癌發病的可能病因因素。

1.飲食因素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有70%~90%的腫瘤發病與環境因素和生活方式有關,而其中40%~60%的環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與飲食、營養相關聯,故在腫瘤發病中飲食因素被看作是極為重要的因素。

1高脂、高蛋白、低纖維素的作用機制:可歸納如下:①影響腸道脂質代謝,高脂飲食使7a-脫羥基化酶活性增高,導致次級膽酸形成增多,而纖維素的作用正相反,並透過抑制重吸收、稀釋及吸附、螯合作用,降低腸道的脫氧膽汁酸濃度增加糞便中固相物質,促進排出;一些飲食因素如鈣離子可降低腸道離子化脂肪酸和遊離膽汁酸的水平,這兩種物質均對腸道上皮有損傷作用;抑制腸道膽固醇的降解。牛奶、乳糖、半乳糖具有抑制膽烷氧化還原作用。②纖維素還具有改變腸道菌群,影響腸黏膜結構和功能的作用,並影響黏膜上皮細胞的生長速度,調解腸道酸鹼度,以及透過黏蛋白加強黏膜屏障作用,減少腸內有毒物質對腸上皮的侵害;③高脂肪及部分碳水化合物能增加腸道細胞酶的活性如葡萄糖醛酸酶、鳥氨酸脫羥酶、硝基還原酶、偶氮氧化酶、脂氧酶、環氧酶,促進致癌物、輔癌物的產生。④生物大分子活性的影響。當胞漿酸化時,DNA合成受抑,細胞週期延長。

2維生素:病例對照研究表明胡蘿蔔素、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E均與降低結腸癌發病相對危險度有關,並呈劑量反應關係。維生素D和鈣具有保護作用。

3蔥蒜類:蔥蒜類食品對機體的保護作用已受到廣泛的重視,並在實驗中多次證實了該類食物對腫瘤生長的抑制作用。大蒜油能明顯減少用二甲基膽蒽引起的結腸黏膜細胞損傷,並能使小鼠結腸癌誘發率降低75%。病例對照研究結果,高攝入蒜類食品者結腸癌的發病危險是低攝入組的74%。

4食鹽和醃製食品:食鹽量與胃癌、結腸癌、直腸癌之間的關係,研究高鹽攝入量組,3 種癌症的相對危險度均增高,病例對照研究結果提示每週攝取3次以上醃製食品發生結腸癌的超額危險度是不足1次者的2.2倍P

5茶:茶多酚是1種強抗氧化劑,能抑制致癌劑的誘癌作用。病例對照研究結果,每週飲茶綠茶或紅茶3次以上者的直腸癌發病危險為不足1次者的75%,而與結腸癌組相關不密切。近10餘年來,研究提示飲茶與結腸癌發病危險呈顯著負相關性,但也有與此相反結果報道。由於飲茶對防止結腸癌的保護性作用的人群研究結果較少,目前還難以評價飲茶在人結腸癌發病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咖啡與結腸癌之間的關係尚難以確定。

6微量元素和礦物質:①硒:多種癌症的病死率包括結腸癌與當地膳食硒攝入量及土壤硒含量呈負相關。推測硒和鉀與結腸癌低發病危險性相關。但有認為這些因素可能僅僅是一些伴隨因素,而並不直接影響人群結腸癌的發生風險。②鈣:動物實驗表明,鈣能改善脫氧膽酸對腸道上皮的毒性作用。有學者認為腸道中膽汁酸與遊離脂肪酸的濃度增加可以促進結腸癌的發生,而鈣可以與之結合形成不溶性的皂化物,使得它們對腸道上皮刺激與毒性作用減輕。一些流行病學研究也提示,鈣攝入可防止結腸癌的發生起保護作用。

2.職業因素與體力活動 結腸癌患者中絕緣石棉生產工人較常見,並且動物實驗已證實吞食石棉纖維能夠穿透腸黏膜。此外,金屬工業、棉紗或紡織工業和皮革製造業等。已經證實,在塑膠、合成纖維和橡膠的生產過程,經常應用的一種化合物質——丙烯腈有誘發胃、中樞神經系統和乳房腫瘤的作用,且接觸該物質的紡織工人,其肺癌和結腸癌的發病率較高。儘管如此,一般並不認為結腸癌是一種職業病。

在職業體力活動的分析中發現,長期或經常坐位者患結腸癌的危險性是一些體力活動較大職業的1.4倍,並與盲腸癌的聯絡較為密切。病例對照研究結果,中等強度體力活動對防止結腸癌尤其是結腸癌起保護性作用。

3.遺傳因素 據估計在至少20%~30%的結腸癌患者中,遺傳因素可能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中1%為家族性多發性息肉病及5%為遺傳性無息肉結腸癌綜合徵患者。遺傳性家族性息肉病中80%~100%的患者在59歲以後可能發展為惡性腫瘤。此外,家族性結腸多發性息肉病患者發生左側結腸癌佔多數,而遺傳性非息肉綜合徵患者多患右側結腸癌。

透過全人群的病例對照譜系調查1328例結腸癌先證者家系和1451例人群對照家系,結果表明:各不同先證者組別一級親屬結腸癌曾患率顯著高於二級親屬。結腸癌先證者診斷時年齡與其一級親屬結腸癌發病風險有關,先證者年齡越輕,家族一級親屬發生結腸癌的相對危險度越大,≤40歲結腸癌先證者一級親屬的相對危險度是55歲組的6倍。對於有結腸癌家族史的家族成員一級親屬,尤其是對結腸癌發病年齡在40歲以下者的家族成員,應給予高度重視。

4.疾病因素

1腸道炎症與息肉:腸道慢性炎症和息肉、腺瘤及患廣泛潰瘍性結腸炎超過10年者:發生結腸癌的危險性較一般人群高數倍。有嚴重不典型增生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演變為結腸癌的機會約為50%,顯然,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發生結腸癌的危險性較一般人群要高。我國的資料提示發病5年以上者患結腸癌的風險性較一般人群高2.6倍,而與直腸癌的關係不密切。對於病變侷限且間歇性發作者,患結腸癌的危險性較小。

Crohn病亦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疾病,多侵犯小腸,有時也累及結腸。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Crohn病與結腸和小腸腺癌的發生有關,但其程度不及潰瘍性結腸炎。

2血吸蟲病:根據1974~1976年浙江省腫瘤死亡回顧調查和1975~1978年中國惡性腫瘤調查資料以及中華血吸蟲病地圖集,探討了血吸蟲病流行區與結腸癌發病率和病死率之間的相關性。我國南方12個省市自治區和浙江省嘉興地區10個縣的血吸蟲病發病率與結腸癌病死率之間具有非常顯著的相關性。提示在我國血吸蟲病嚴重流行地區,血吸蟲病可能與結腸癌高發有關。但從流行病學研究所得的關於結腸癌與血吸蟲病相關的證據很少。如目前在血吸蟲病日漸控制的浙江嘉善縣,該地區結腸癌病死率與血吸蟲病發病率均曾為我國最高的地區,血吸蟲病感染率明顯下降。然而,根據近年來調查結果表明,結腸息肉癌變的流行病學及病理學研究報告也認為,息肉癌變與息肉中血吸蟲蟲卵的存在與否無關。此外,在上述兩地區進行的人群結腸癌普查結果也不支援血吸蟲病是結腸癌的危險因素。病例對照研究結果,未發現血吸蟲病史與結腸癌發病存在相關性。

3膽囊切除術:近年來我國大約有20篇以上的文獻論及膽囊切除術與結腸癌發病的關係。其中一些研究表明膽囊切除術後可以增加患結腸癌的危險性,尤其是近端結腸癌。男性在做膽囊切除術後患結腸癌的危險性增加;與之相反的是女性在做該手術以後患直腸癌的危險性反而下降了。也有觀點認為膽囊切除後對女性結腸癌的影響比男性大。

目前普遍認為腫瘤的發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結腸癌也不例外。結腸癌作為一種與西方社會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疾病,在其病因上也與之緊密相關,並認為飲食因素的作用最為重要。目前仍以“高脂、高蛋白、高熱量及缺乏纖維素攝入”的病因模式占主導地位,多數研究結果與此模式相吻合。其他一些致癌因素相對作用較弱,如疾病因素、遺傳因素、職業因素等。可以這樣認為:結腸癌的致癌過程是以飲食因素的作用為主的,結合其他一些因素的多環節共同作用的結果。隨著病因學研究的深入與多學科的滲透,目前已在病因假設對結腸癌的致癌機制又有了新的認識。就流行病學領域而言,更為廣泛地應用現代科技,對一些以往的結果不太一致的因素進行更深刻的認識,對流行病學的結果所提示的可能病因將會進一步闡明。

上面就是對結腸癌的有關發病原因的介紹。我們應當很好的利用該知識,並將從中研究出對該疾病的預防方法,研究出來的預防方法將是對疾病的控制做出非常大的貢獻了。謝謝大家閱覽小編的文章,希望該文章可以對大家有點幫助。

釋出於 2021-01-22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