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眾多調查顯示,有些少數民族膽石症發病率明顯高於漢族人,這是由於這些少數民族長期吃含脂肪高的牛、羊肉,而蔬菜、素食進食較少引起的。
高脂血症與 脂肪 肝
脂肪肝病人可見各型高脂血症,尤其是高 甘油三酯 血癥是脂肪肝最常見的病因。原發性高脂血症可因肝細胞甘油三酯合成增高,導致甘油三酯在肝內堆積,進而引起脂肪肝。
絕大多數高脂血症伴有肥胖、 糖尿 病 和 酒精中毒 。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約有20%~81%合併高脂血症。正常的肝臟僅僅含有少 量 脂肪,約佔肝臟體積的4%~7%,其中一半為甘油三酯,另一半為卵磷脂和膽固醇。 血液 中的脂肪酸在肝臟內合成為甘油三酯,由於肝內沒有太多空間儲存,甘油三酯一經合成就與載 脂蛋白 結合為脂蛋白,主要是極低密度脂蛋白,並釋放入血液,若脂肪酸攝入過多,或者血液內極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過高,致高甘油三酯合成與轉運之間的平衡失調,大量甘油三酯堆積在肝臟內,結果就形成了脂肪肝。
高脂血症與膽石症
眾多調查顯示,有些少數民族膽石症發病率明顯高於漢族人,這是由於這些少數民族長期吃含脂肪高的牛、羊肉,而蔬菜、素食進食較少引起的。脂肪進食過多和缺乏運動是膽石症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國人民近年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飲食結構的改變,膽石症發病率也逐漸上升。中老年人膽囊收縮功能減退,膽汁排洩遲緩,易發生膽汁濃縮,黏稠度增加,而且這一年齡段的人,膽固醇也偏高,從而改變了膽固醇、膽紅素、膽汁酸的比例,故易誘發膽石症。統計表明,高脂血症和肥胖者的 膽 結石 檢出率明顯高於血脂和體重正常者。因此,控制飲食、加強身體鍛鍊、減肥以降低血脂水平,不但有利於預防心血管病,而且對避免膽石症的形成也有一定作用。
高脂血症與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嚴重的消化道疾病。高脂血症過高的甘油三酯TG會在血管、肝臟、胰腺等組織中堆積,啟用的胰酶會使甘油三酯分解為大量遊離脂肪酸,未與 白蛋白 結合的遊離脂肪酸呈很強的毒性,易損傷胰腺,引發急性炎症;或在血中甘油三酯升高的情況下,脂肪酸作用於甘油三酯,釋放出有毒的遊離脂肪酸,引起區域性微栓的形成及毛細血管膜的損害,遊離脂肪酸可在胰腺產生毒性作用而致急性胰腺炎。已患有高甘油三酯血癥者,如又暴飲暴食,更易發生急性胰腺炎,據統計,與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胰腺炎不同,約50%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的血 澱粉酶 測定值在正常範圍,常不伴有血澱粉酶的顯著升高。急性胰腺炎患者併發高甘油三酯TG血癥,則預示病變程度可能加重,併發症多、預後差,因此應常規進行血脂的檢測,指導治療。降低高甘油三酯TG水平是治療的關鍵措施之一,一般治療措施與其他型別的急性胰腺炎是一致的。值得重視的是,高甘油三酯血癥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常伴有肝功能損害,可能使病情惡化,因此,在處理高甘油三酯血癥的同時,對肝臟功能的保護是十分必要的。
由此可見,高脂血症不僅是心血管病、糖尿病、脂肪肝、膽石症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還是急性胰腺炎的一個“隱性殺手”。要避免這一“隱性殺手”行兇,關鍵是要採取一切措施來降低 高血脂 。
更多心血管疾病知識盡在 中國第一心血管疾病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