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中醫如何調理脾胃治小兒厭食?

avatar 俊之君
2.1萬 熱度 A+ A-
孩子是現在家長們孩子心中的寶貝,孩子生病家長心疼,厭食症也是當前的一種常見病,但是很多家長並不瞭解這種病症,只是一味的根據醫生的指令行事,為了更好的治癒孩子的病

孩子是現在家長們孩子心中的寶貝,孩子生病家長心疼,厭食症也是當前的一種常見病,但是很多家長並不瞭解這種病症,只是一味的根據醫生的指令行事,為了更好的治癒孩子的病,現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小兒厭食是指長期食慾減退或食慾缺乏為主的一種症狀,在3-6歲的兒童多見。以兒童厭惡進食為特點,多由小兒餵養不當,飲食失節而導致脾胃運化不健所引起。孩子長期厭食可引起營養不良和氣血化生不足,抗病能力減弱,容易引發其他疾病。中醫治療小兒厭食應先辨明證候,辯證治療。在治療上以調理脾胃為總則,分為脾胃不和、脾胃氣虛、脾胃陰虛幾種型別辯證論治。

脾胃不和型

患兒主症食慾不振,甚則厭惡進食,食少而不香,多食或強迫進食。表現為脘腹飽脹,形體略瘦,面色欠華,精神良好,舌苔薄白或薄白膩,脈象細滑。此為胃失和降,脾失健運所致。為厭食病中常見證候。

中醫治法:運脾和胃。方用:調脾散。組成:蒼朮6克,陳皮5克,炒神曲10克,炒雞內金9克,佩蘭6克。若腹脹明顯者,可加木香6克,炒萊菔子6克以消積理氣。若舌苔黃膩者,可加藿香6克,薏苡仁15克以化溼醒胃。本證也可用以下驗方:蒼朮10克,山楂10克,陳皮6克,雞內金6克。

脾胃氣虛型

患兒主症食慾不振,少食懶言,精神不振,面色萎黃,大便溏薄,夾有不消化的食物殘渣,舌淡、苔薄,脈細弱。此為脾胃虛弱,運化無力,中氣不足所致。

中醫治法:健脾益氣。方用:參苓白朮散。組成:人參6克,白朮6克,茯苓6克,薏苡仁15克,桔梗4克,山藥9克,扁豆12克,蓮子肉9克,砂仁5克,甘草3克,大棗2枚。若舌苔薄膩者,可加蒼朮7克以運脾燥溼。若腹脹者,可去甘草,加木香6克,香附6克以理氣寬中。若易汗出者,可加黃芪12克,防風3克,牡蠣15克以顧護衛表。若口吐清涎,大便溏薄者,可加煨姜5克,肉豆蔻6克以溫運脾陽。

脾胃陰虛型

患兒主症不思飲食,口舌乾燥,食少飲多,面色無華,面板不潤,小便黃赤,大便偏幹,舌紅少津、苔少或花剝,脈象細數。此為素體陰虛或熱病傷陰,致脾胃陰液受損所致。

中醫治法:滋脾養胃。方用:養胃增液湯。組成:石斛6克,烏梅5克,沙參7克,玉竹9克,白芍7克,甘草3克。若脾氣虛者,可加山藥9克,扁豆12克以補氣健運。若手足心熱,口乾舌紅者,可加胡黃連6克,丹皮5克,蓮子心2克以清熱養陰,寧心安神。若口渴引飲者,可加蘆根15克,天花粉9克以生津止渴。若大便秘結者,可加火麻仁9克、瓜蔞仁6克以潤腸通便。

綜上所述,以上是關於中醫調理脾胃治療小兒厭食的方法介紹,希望對您的健康有所幫助。還有就是小兒飲食上要以葷素搭配、清淡為主,還有就是平時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時常通風換氣。我們的家長一定要預防好這種疾病的發生,希望我們的家長在生活中啟到監督的作用,祝大家身體早日恢復健康!

釋出於 2021-02-18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