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探秘北方性格地圖

avatar 芮瀾君
2.1萬 熱度 A+ A-
編者的話:悠遠的中國歷史,多樣的地域文化,在每個人的身上烙下了一個“胎記”。東北三省、燕趙大地以及內蒙古草原,可謂是慷慨豪邁的代名詞。本

編者的話:悠遠的中國歷史,多樣的地域文化,在每個人的身上烙下了一個“胎記”。東北三省、燕趙大地以及內蒙古草原,可謂是慷慨豪邁的代名詞。本期,本報特邀專家,從風俗習慣、價值觀變遷等方面,剖析這片土地上人們的不同性格,為您展開一幅豪壯的北方性格地圖。

黑吉遼:天寒地凍,豪爽重情義

從春晚小品裡幽默的東北農民形象,到紅遍全國的《東北人都是活雷鋒》,東北人的性格特徵極為鮮明:火熱的情感表達,豪爽的行為模式,直來直去的思考風格,熱情慷慨的交往方式……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心理科主任張磊晶告訴《生命時報》記者,任何地方的人都有性格和心理上的共性,這與遺傳因素以及當地人的生存居住環境、地域氣候特點、歷史文化沿革等關係密切。

東北人最大的優點莫過於豪爽、仗義、不拘小節。究其原因,首先,東北曾是多個遊牧民族的聚居地,地廣人稀,所以人們見面特別親切。近代,大批山東人闖關東來到東北,先來的人渴望與後來者一起勞作,後來者渴望與先來的人共同瞭解這片土地,熱情好客的性格也就隨著基因和教育留了下來。其次,東北三省是我國緯度最高的區域,天寒地凍,人們養成了“貓冬”的習慣。有客人來了,主人會熱情地將其拉上炕,吃飯、嘮嗑、打牌。所以,東北人不拘小節,很少計較,看重親情和友情。

東北人的缺點同樣鮮明。其一,天氣寒冷喝酒驅寒,所以東北人比較善飲,卻也使少數人形成了酒後易衝動的性格。其二,部分東北男人“大男子主義”重,辦事總有些抹不開面子,愛張羅、請客、搶著埋單,但小事不願幹,眼高手低。

東北人這種豪爽、易衝動的性格也帶來了健康隱患。調查顯示,心腦血管疾病位列東北三省居民死因之首,這與其飲食油膩、吃鹽多、性子急有很大關係。建議東北人遇事別衝動;說話注意分寸,防止因情緒激動導致突然血壓升高,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發作。

內蒙古:地廣人稀粗獷愛自由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對內蒙古的真實寫照。內蒙古作為幅員遼闊的少數民族自治區,當地居民結構複雜,因而不可一概而論。內蒙古赤峰以東四盟與東北接壤,人們一般自稱東北人。內蒙古西部居民更像西北人,為人老實本分,因循守舊。最能代表內蒙古人性格特色的,還要數久居此地的蒙古族人。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後肖震宇指出,草原兒女有著這樣的性格特點:其一,外粗內秀,天生不愛表達,有時急得腦門冒汗,仍不被人理解甚至讓人誤解,凡事只會踏踏實實地去做。其二,內蒙古人地域意識特別強,重視老鄉關係。其三,內蒙古人對朋友實在、忠誠。一旦他們認準了值得為之忠心耿耿的事或人,就不會有絲毫懈怠。內蒙古人還以熱情好客著稱。對家中來客滿腔熱忱,奶茶、奶皮、乳酪都是必須有的。

不過,內蒙古人粗獷的性格也帶來了健康隱患,尤其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飲食習慣,導致當地人吃得多;而不再透過遊牧打獵方式生存的現狀,使之動得少,不利於心腦血管健康,還易患。建議內蒙古人要改善飲食模式,少吃多動。

冀:燕趙悲歌內斂講義氣

有句話“燕趙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說的就是河北人。河北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當地人忠厚踏實。而在當今社會,河北寧願做綠葉陪襯北京,為北京停電、受汙染、擋風沙,保住了京城繁花似錦,讓人敬佩。

河北省心理衛生協會副理事長李建明指出,春秋戰國時的燕國和趙國大致就是如今的河北,歷史沿革造就了燕趙人的性格特點。一是重傳統、重禮儀,但創新性稍差。二是知足常樂,思想較為保守,冒險精神稍遜。河北平原與山地面積基本是一比一,算是富庶之地,人民容易解決溫飽問題,就很容易知足。三是河北人有很強的韌勁和反抗精神。在各民族逐鹿中原的爭鬥中,河北人經受了遠比其他地區多得多的苦難。比如唐末的藩鎮割據,最先脫離唐朝中央的幾個地區基本都在河北。當備受欺凌忍無可忍時,河北人的反抗和鬥爭會令統治者極為驚訝。

河北的歷史文化特徵註定了河北人性格內斂,不僅讓大家對河北人印象不深,也讓河北失去了經濟軸心地位。河北的地理條件導致當地疾病譜繁雜,所以應重視防治多種疾病。由於河北空氣汙染較嚴重,人們最該護好肺。

京:政經中心,優越感較強

北京從元朝開始就是首都,而北京人的性格共性,絕大部分都是根據“首都中心論”這個焦點衍生的。皇城自古至今都是全國人民嚮往的地方,北京人或多或少都會沾染些皇氣,相對於其他地方的人來講,總會有些優越感。

肖震宇指出:首先,作為三朝(元、明、清)古都,北京人有著與生俱來的政治歷史概念。從計程車司機,到衚衕裡的大爺大媽,都能侃上兩句政治。其次,北京人是出了名的熱情。每當有人問路,人們都會親切地指東道西,甚至叫上其他人一起出謀劃策。最後,北京人喜歡把“您”、“謝謝”掛在嘴邊,禮貌的背後也是一種優越感的體現。

北京人骨子裡有一種“八旗貴胄”的自我認同,因此好面子,不能幹“跌份兒”的事,沒飯吃了,寧可在家躺著吃低保、等拆遷,也不願意幹大街上擺攤兒的營生。這種懶催生出一種老北京特有的“閒”文化:泡茶館、逛戲園、玩黃雀。

不過,北京人對待事物較真,有骨氣,敢向不公挑戰;心態平和,有公民意識,對交通、環境等問題非常關注。隨著開放程度加深,很多年輕一代的北京人逐漸放下了自大,排外也少了,值得讚揚。

最後想從健康角度提醒北京人,太過較真的個性註定了生活中萬事不得放鬆,一切都要問個明白,在這種情況下,人的精神、心理一定會長期處於緊繃狀態,得不到鬆弛,容易導致生理功能出問題,是一種性格。難得糊塗、別太認真是對付較真的良藥。

津:碼頭文化,日子成段子

天津是相聲之鄉,當地有句俗語叫“找樂”,這是天津人最顯著的性格特點。不管遇到苦事、難事,天津人張嘴就是一個包袱。這其實是一種自我解嘲的語言快感,一種化高雅為段子的世俗生活態度。

天津師範大學心理學系教授賈曉波指出,天津居民多受“碼頭文化”影響。據民間考證,天津人本是安徽一帶運河邊上的船民,隨著漕運逐漸北上,到天津集結上岸,逐漸形成了獨特的“碼頭文化”。天津人過的就是一種樂樂呵呵的世俗生活。近代的天津“華洋雜處”,曾是晚清改革的中心,讓天津集鄉土文化、殖民文化、碼頭文化、濱海文化於一身,養出一群樂觀豁達、熱情健談、知足常樂的天津人。

天津人天生樂觀,幸福感高。2010年釋出的《中國幸福指數調查報告》顯示,天津多項幸福指數超出全國水平。報告指出,天津人性格豁達,善於管理情緒,遇到挫折和不開心的事,能更好地調節自己的情緒;在為人處世方面非常自信,較少患得患失,朋友之間大都很仗義。賈曉波說,天津人還愛摻和事兒,愛打抱不平,當別人有家庭矛盾時,更願意幫其解決,領導也非常關心員工的情況。

天津人這種肯於自嘲、自我調侃、苦中作樂的性格,值得現代人學習。遇到煩心事別糾結,不妨用天津人最愛說的那句話“樂呵樂呵得了”,讓自己的心情儘快平復下來。

釋出於 2021-01-11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