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哪種避孕措施更適合你

avatar 黑沙素芬
2.1萬 熱度 A+ A-
如果我是個有神論者,相信上帝確實存在,那麼我肯定相信上帝是男子之身——上帝如果是個女人,就不會把子宮放在女人體內,讓她們承受了每月一次的

如果我是個有神論者,相信上帝確實存在,那麼我肯定相信上帝是男子之身——上帝如果是個女人,就不會把子宮放在女人體內,讓她們承受了每月一次的流血,再讓她們承擔了的職責,而關於妊娠,最折磨女性的卻並不在分娩,而在她們一生都試圖避孕,惴惴不安地活在意外妊娠的陰影下。

意外妊娠,有太多話題可談,但是現在我們不妨將話題程序快退幾步,先從避孕開始:

首先,避孕並不意味著拒絕妊娠。妊娠是件偉大的事業,除卻身材和美貌這些早有準備的犧牲外,懷孕可能使女性躋身一些致命疾病的高發人群。有計劃的避孕有助於母親身體健康,延長生育間隔對孩子與母親的身體都是很好的保障,對於健康有問題的女性尤其如此;讓人們(尤其是女性)能夠控制生育,就等於讓人們(尤其是女性)擁有了更多選擇。

其次,避孕並不等於性自由。有些人(尤其是非常年輕的人們)不能正確使用避孕措施,正是因為他們不願承認自己正在性交、自己想要性交、自己對性交有所準備,“這是偶然的,我並不是真的想發生的”。而基於類似的迴避心理,“給青少年普及避孕知識,就有教唆青少年發生性行為的嫌疑”,“傳播避孕知識給青少年,性自由就容易在他們之中氾濫”,避孕知識也缺席於我們的主流教育。

再次,研究表明,相比那些缺乏性知識的青少年,擁有一定性知識、較好的家庭關係、更好的人生抱負、害怕感染性傳播疾病的青少年會更晚開始性生活,也更主動地使用避孕措施。

很可惜,避孕從來不是一個受公眾歡迎的話題,19世紀70年代的美國仍舊認為宣揚避孕是違背上帝的旨意,因為懷孕是人們的職責,唯一合理的避孕方式是禁慾,當然了,人們性交的唯一動機就是生育——以致於任何與生育無關的性行為都是不被允許的,比如口交、肛交、同性性行為……

即使到了現在,避孕也沒有成為一個受公眾歡迎的話題,在我們接受的教育中,它幾乎難覓蹤影。21世紀是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真偽難辨的性知識遍地開花,而本該承擔起給予正確性教育責任的主流教育機構卻總是缺席。學校與社會負責壓制性活動的萌芽,並教會孩子說“不”。然而性是本能,它總會以某種形式體現出來,這行為可能是有益的正常的,也可能是有害的異常的。即使同樣的行為,被鼓勵被賦予了正常色彩的,與被禁止被賦予了邪惡色彩的, 在孩子心理造成的影響都是不同的。

幸而現在的性教育已經不再充滿矇昧與恐嚇:禁慾雖然仍舊是性教育中一支不小的力量,但它存在長期堅守難、可能引發不良性心理傾向、性壓抑可能對身體不利等問題,它不會成為性教育的主流。

援引2003年的美國國家醫療資料,我們可以發現:

女性在不同的階段,性交的目的不盡相同,所以她們的常規選擇也不相同。在20歲左右的年輕女性、未婚女性中,服用避孕藥是最常規的選擇;超過34歲、已婚女性、未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經濟較貧困的女性,有較多選擇了輸卵管結紮,女性進行輸卵管結紮的比例高於男性進行輸精管結紮;使用宮頸帽、宮內節育器的女性正在大幅減少;仍舊有許多女性進行皮下埋植,注射長期避孕針。除了這些避孕方式之外,還有被稱作“事後補救藥”的緊急避孕。

在性問題上,我們已經厭倦了像一個婦產科主任和居委會大媽一樣,告訴年輕女孩和男孩“你應該選這個”,“你不應該用那個”,卻不告訴他們到底為什麼。新時代的科普,不再剝奪人們的自主權,它只負責讓你瞭解每一個選項是什麼。而只有你知道選項的意義,你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麼。

附上一張自制的避孕方式表,這張表可能讓你一頭霧水,但我建議你先儲存下來,我會在後續專欄中推出各避孕方式的詳解。

注:避孕方式的可靠性是透過珍珠指數來衡量。它是指100名婦女一年內所可能發生的妊娠率。珍珠指數越低,可靠性越強。若PI為 1,指的是,如果100名婦女使用一種避孕方式一年,有1位發生意外妊娠。此表顯示了不同避孕方式的珍珠指數。

釋出於 2021-01-22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