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子宮內膜息肉的診斷與檢查

avatar 良俊mio
2.8萬 熱度 A+ A-
診斷方法:該病可發生於青春期後任何年齡,但常見於35歲以上的婦女。單發較小的子宮內膜息肉常無臨床症狀,往往由於其他疾病切除子宮後大體檢查時始被發現,或在

  診斷方法:  該病可發生於青春期後任何年齡,但常見於35歲以上的婦女。單發較小的子宮內膜息肉常無臨床症狀,往往由於其他疾病切除子宮後大體檢查時始被發現,或在診斷刮宮後得出診斷。多發性瀰漫型者常見月經過多及經期延長,此與子宮內膜面積增加及內膜過度增生有關。大型息肉或突入頸管的息肉,易繼發感染、壞死,而引起不規則出血及惡臭的血性分泌物。  檢查:  1、婦科檢查:急性炎症可見宮頸充血水腫,或糜爛,有膿性分泌物白宮頸管排出,觸動宮頸時可有疼痛感。慢性宮頸炎可見宮頸有不同程度的糜爛、肥大、息肉、腺體囊腫、外翻等表現,或見宮頸口有膿性分泌物,觸診宮頸較硬。如為宮頸糜爛或息肉,可有接觸性出血。  2、鏡檢:子宮內膜息肉由子宮內膜組成,表面被覆一層立方上皮或低柱狀上皮。息肉中間部分形成纖維性縱軸,其內含有血管。由於蒂部狹窄,血液供應減少,息肉極易變性。最易發生息肉血管內血栓形成,因瘀血而變成深紫色,常在頂端開始發生壞死,最後可能腐崩而脫落。  3、宮頸刮片示巴氏Ⅱ級  4、宮頸活檢。  息肉惡變的病理診斷標準是:  ①必須看到整個息肉的形態  ②惡變限於息肉內  ③息肉周圍的內膜無癌變中,應注意與子宮內膜腺癌呈息肉狀生長相鑑別  輔助檢查  子宮內膜息肉超聲檢查:宮腔內有實質性強回聲光團或充盈缺損,且宮腔形態異常,內膜線不規整,HSG子宮內出現充盈缺損。專家建議應積極而有效地採取治療,待炎症控制後經宮腔鏡或手術切除息肉並同時行診刮術,組織送檢,以排除惡變。  1、B超  示宮腔內有回聲增強的團塊,診斷性刮宮時較大的息肉能感覺到。如水滴狀腫物,多為單個,有蒂,表面光滑,色紅,質軟。病檢可與子宮內膜息肉相鑑別。  2、婦檢  子宮增大,質硬,有時在宮頸口或陰道內可見腫塊,其蒂位於宮頸內口以上,用探針探宮腔時可測出宮腔明顯變形,診斷性刮宮時宮腔有高低不平感。  3、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多發生於生育年齡婦女,主要表現為月經紊亂,婦檢無陽性體徵,診斷性刮宮內膜病檢可明確診斷。  4、子宮內膜癌  多發生於絕經後婦女,表現為絕經後陰道出血,子宮內膜癌早期易誤診,但診斷性刮宮可早期明確診斷。  5、宮腔內放置節育器引起的子宮出血  主要表現為放置節育器後月經淋漓不盡,節育環取出後症狀好轉。

釋出於 2021-01-16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