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艾葉治痔瘡偏方絕招
偏方1:艾葉外敷法
做法:取鮮艾葉適量,洗淨搗爛如泥狀,貼敷痔瘡表面,用膠布固定,每天換藥1次。一般敷藥3~4次,症狀可明顯改善。如有出血,可加入少量白芨粉,效果更好。對於外痔,則宜外敷野艾軟膏(將凡士林500克加熱融化後,加入野艾粉100克,拌勻即成)。
適用:各期內外痔瘡。
偏方2:艾葉車前草燻洗法
材料:車前草15g、艾葉30g、無花果15顆、蒲公英50g。
做法:將上面的藥一起加水濃煎,連渣倒入盆內,趁熱燻洗肛門。冷卻後再洗患處,每次約20分鐘,每天晚上一次,5天就可以見效,不僅痔會減小,上廁所疼痛的症狀也會減輕很多。功效:解毒消炎消腫、軟堅散結、止潰瘍止血的作用。主治各種痔瘡和肛門炎症。
建議:有條件的每天還可以用幹艾葉燻患處兩次,每次10分鐘左右,效果更好。
偏方3:艾條燻痔法
材料:艾條、小板凳。
(1)準備一根艾條,剪成兩段,把艾條插在艾灸盒上固定好。
(2)把固定好的艾條放在帶孔的小板凳下面中間對準孔的位置。
(3)患者坐在板凳上,患處對準板凳上的小孔。
(4)每天燻10至20分鐘即可,十次為一個療程。嚴重的患者一兩個療程便可根除。
注意:內火重的人群不宜燻的時間過長,以免上火而引起便秘,另外要注意防火。
偏方4:枯礬艾葉燻洗法
材料:枯礬、威靈仙、乾地龍各15克,陳艾葉15—30克。
做法:將這些藥加水濃煎,連渣倒入盆內,趁熱燻洗肛門,冷卻後再洗患處,每次約30分鐘,每日上、下午各燻洗1次,連用6天為1個療程。
功效:治療各期內外痔瘡,一般1—2個療程即可獲得痊癒。
偏方5:無花果艾葉燻洗法
材料:幹無花果葉50克、艾葉30克。
做法:直接將原料放入鍋中,加水煎成藥汁後,倒在盆中,燻洗痔瘡處,約半小時,每日1次。
功效:消炎、消腫、止痛。適用於外痔。
偏方6:大黃艾葉燻洗法
藥物組成:大黃、黃柏、黃芩、薄荷、枳殼積16g,苦參、金銀花藤、五倍子各28g,明礬、芒硝、艾葉各18g。
用法用量:煎水1.5升,每日1劑,早、晚各1次。於是溫高時燻,待溫度適宜時坐浴,時間約為15分鐘,洗時可稍加按摩。
加減應用:出血加槐花、三七、地榆之類止血;紅腫痛多甚風熱,則加白芷、桂枝等;水腫嚴重者加土茯苓;瘙癢嚴重者則去芒硝、明礬,加蛇床子、地膚子、蟬衣等藥。
功效主治:收斂止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祛腐生肌,殺蟲止癢。適用於痔瘡(特別是炎性外痔、痔瘡脫出水腫者),肛管脫出水腫,肛裂,脫肛,肛門溼疹,肛門瘙癢症及肛門病術後等病。

艾葉洗屁股能治痔瘡嗎
艾葉治痔瘡是真的,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艾葉味苦、辛,性溫,有小毒,入脾、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血、安胎的功效,日常使用可治療月經不調、痛經、胎動不安、吐血、便血等症,對於因痔瘡導致的便血、疼痛,用艾葉清洗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但光靠艾葉洗屁股就能治好痔瘡不大靠譜,還需搭配其他藥物或方法治療更有效,而且具體使用方法要參考上述偏方操作,在專業的中藥醫師指導下根據患者病情對症使用,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艾葉治痔瘡需注意
1、燻洗時間不宜過久
用艾葉燻洗治痔瘡的患者,要把握好時間,如燻洗蹲著時間太長,容易引起頭暈不適,建議控制在上述推薦時間為宜。
2、陰虛血熱的人要慎用艾葉
艾葉性溫,陰虛血熱最好就是不要使用艾葉的了,不然可能會加重病情的,古書中就有記載,“陰虛火旺,血燥生熱,及宿有失血病者為禁”,所以大家在使用艾葉的時候是需要比較注意的。
3、艾葉不能過量服用
研究表明,艾葉有一定的腎毒性,如果大量服用的話,可能會導致全身無力,頭暈耳鳴等情況的出現,甚至引起腎損傷,因此服用需遵醫囑。
推薦:7個小偏方有效治痔瘡
1、五倍子藥浴
組成:五倍子、朴硝、桑寄生、蓮房、荊芥各30克。
用法:煎湯燻洗患處,先燻後洗,或用毛巾蘸藥汁趁熱敷患處,冷則更換。
療程:每天1次,每次20分鐘。
適應證:方中藥物合用有消腫止痛、收斂止血功效,可改善痔瘡、脫肛等症。
2、芒硝藥浴
組成:芒硝、金銀花、蒲公英、馬齒莧、苦參各30克,大黃15克。
用法:將上述藥物加適量水,文火煎煮約30分鐘,過濾去渣,趁熱先燻後洗。
療程:每日1~2次,每次約20分鐘。
適應證:適合炎性外痔、混合痔及內痔嵌頓疼痛明顯者。
3、泥鰍米粉方
配方:泥鰍、米粉各適量。
製法:泥鰍去腸雜,洗淨,與米粉共煮。
用法:溫熱服食。
功效:適用於痔瘡、脫肛。
4、槐花瘦肉方
配方:鮮槐花50克,瘦豬肉120克。
製法:將上述配方加水煎煮,煮至瘦豬肉熟爛。用法:食肉喝湯,每日1劑。
功效:適用於痔瘡、大腸溼熱導致的便血。
5、蔥須方
配方:蔥須適量。
製法:蔥須煎濃湯。
用法:置盆中坐浸之。
功效:適用於痔瘡疼痛發作。
6、桑寄生方
配方:桑寄生、米湯各適量。
製法:桑寄生研成細末。
用法:用米湯送服。
功效:適用於痔漏。
7、馬齒莧敷貼
配方:鮮馬齒莧適量,白礬10克。
用法:取鮮馬齒莧洗淨後搗爛如泥,將白礬均勻摻入泥膏中,用時外敷患處,每日1次。
適應證:炎性外痔及內痔嵌頓水腫者。
預防痔瘡需做好以下5點
患者採取上述方法治癒好痔瘡好,建議 日常生活中還需做好以下5點防止痔瘡復發:
1、合理膳食
合理的膳食有助於改善胃腸功能,保持排便的順暢,在日常的飲食中,多食蔬菜、水果、豆類等含維生素和纖維素較多的食物無疑是預防痔瘡的良好保障,此外少吃含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飲酒,吃辣椒、芥末、姜等,有助於防止肛周血管擴張瘀血而成痔。
2、適量運動
適量的體育鍛煉除了能增強機體的抵抗能力以外,它還可以調和人體氣血,促進胃腸蠕動,改善盆腔及肛門部的血液迴圈,有效地預防痔瘡,如慢跑、太極等有氧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此外,有意識地縮放肛門,積極進行提肛運動也是鍛鍊肛門括約肌,加速肛周血液迴圈,提升中氣,預防痔瘡的良好手段。
3、定時排便
便秘不僅提升了痔瘡的發病率也會使原有症狀加重。為了保持大便暢通,天天定時排便,最好是養成清晨排便的良好習慣將大有裨益。另外,應儘可能地避免久忍、久蹲等不良習慣,將上廁所的時間控制在3分鐘以內,尤其杜絕邊看報紙邊如廁。以防肛門部長期的高壓導致血循不暢而成痔。
4、保持清潔
肛腸是貯存和排洩糞便的地方,肛周極易受到這些細菌的汙染,誘發感染。因此,便後溫水燻洗,勤換內褲,保持肛門周圍的清潔顯得尤為必要。
5、連梔礬液防痔瘡
濟川連梔礬溶液,由黃連、梔子、白礬三種中藥組成,具備解毒、止血、生肌、清熱利溼之功效,其用於肛周能有效地減輕炎症反應、恢復血循,因此它不僅對痔術後創面的恢復有良好的幫助,更是一種痔病預防的理想用藥。用連梔礬溶液作為日常的防痔手段,在沐浴時用少許清洗會陰肛門部,每週2~3次即可。
艾葉的其他妙用
中醫認為,艾葉性溫,味苦、辛,功效為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祛溼止癢,安胎。主治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胎動不安,月經不調,痛經,心腹冷痛,洩瀉久痢,帶下,溼疹,癰瘍,疥癬。臨床上具體應用如下:
1、尋常疣、扁平疣
鮮艾外擦方:採新鮮艾葉,揉至出汗,在疣表面摩擦至面板微熱或微紅,但不要擦破面板,每日2次。
2、臁瘡
艾葉桃風湯:艾葉60克, 桃仁18克, 鳳仙花15克,水煎外洗,每日1~2次。
3、陰囊溼疹
艾葉湯:把鮮艾葉9克放在鍋內,加水500毫升,煮沸,用脫脂棉或小塊毛巾浸入熱藥液,敷於陰囊,或洗陰囊,或趁熱洗燻陰囊,再以熱毛巾敷於陰囊上。
4、溼氣兩腿作痛
生薑艾葉:艾葉60克,蔥頭1根搗爛,生薑5克搗爛。上用布共為1包,蘸極熱燒酒擦患處,以痛止為度。
5、習慣性流產
艾葉蛋:陳艾葉30克,雞蛋2只,先將艾葉煎湯去渣,取湯煮雞蛋,熟後連蛋帶湯1次服食,每月連服7劑,流產前1月開始服, 輕者連服2~3個月, 重者連服3~5個月。
6、血寒型痛經
當歸艾葉湯:當歸30克,艾葉15克,紅糖60克,水煎,熬取3碗,分3次溫服。
7、寒性洩瀉
艾葉薑茶:艾葉6克,生薑2片,水煎去渣代茶飲。
8、支氣管炎
艾葉蒲魚丸:艾葉18克,蒲公英、鮮魚腥草各30克,共炒幹研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日服2次,每次9克。
9、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艾葉粉:蘄艾葉適量,研成粉末,取少量吹入或蘸擦耳內,每日2~3次。
10、腸炎、急性尿道炎、膀胱炎
艾葉蓼車湯:艾葉、辣蓼各6克, 車前48克,水煎服, 每日1劑,分早晚服。
備註:以上艾葉的妙用摘自各醫書典籍,可在專業中藥醫師指導下操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