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消化性潰瘍的有關預防方法

avatar 晉鵬子
2.1萬 熱度 A+ A-
疾病的預防方法可以起到對疾病控制控制的有效效果,我們如果對這一方面能夠有所瞭解的話,我們就可以儘量遠離疾病給我們所帶來的影響,而且疾病也因此得到有效的控制,遏制

疾病的預防方法可以起到對疾病控制控制的有效效果,我們如果對這一方面能夠有所瞭解的話,我們就可以儘量遠離疾病給我們所帶來的影響,而且疾病也因此得到有效的控制,遏制它們的傳播。下面就是對消化性潰瘍的有關預防方法的介紹。

一內科治療

1.生活 消化性潰瘍屬於典型的心身疾病範疇,心理-社會因不經對發病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樂觀的情緒、規律的生活、避免過度緊張與勞累,無論在本病的發作期或緩解期均很重要。當潰瘍活動期,症狀較重時,臥床休息幾天乃至1~2周。

2.飲食 在H2受體拮抗劑問世以前,飲食療法曾經是消化性潰瘍的唯一或主要的治療手段。1901年,Lenhartz指出少食多餐對病人有利。其後,Sippy飲食療法問世,並一直被在臨床上沿用達數十年之久。Sippy飲食主要由牛奶、雞蛋、奶油組成,以後還包括了一些“軟”的非刺激性食物,其原理在於這些食物能夠持久地稀釋和中和胃酸。對消化性潰瘍患者的飲食持下列觀點:①細嚼慢嚥,避免急食,咀嚼可增加唾液分泌,後者能稀釋和中和胃酸,並可能具有提高粘膜屏障作用;②有規律的定時進食,以維持正常消化活動的節律;③當急性活動期,以少吃多餐為宜,每天進餐4~5次即可,但一俟症狀得到控制,應鼓勵較快恢復到平時的一日3餐;④飲食宜注意營養,但無需規定特殊食譜;⑤餐間避免零食,睡前不宜進食;⑥在急性活動期,應戒菸酒,並避免咖啡、濃茶、濃肉湯和辣椒酸醋等刺激性調味品或辛辣的飲料,以及損傷胃粘膜的藥物;⑦飲食不過飽,以防止胃竇部的過度擴張而增加胃泌素的分泌。

3.鎮靜 對少數伴有焦慮、緊張、失眠等症狀的病人,可短期使用一些鎮靜藥或安定劑。

4.避免應用致潰瘍藥物 應勸阻病人停用誘發或引起潰瘍病加重或併發出血的有關藥物,包括:①水楊酸鹽及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s;②腎上腺皮質激素;③利血平等。如果困風溼病或類風溼病必須用上述藥物,應當儘量採用腸溶劑型或小劑量間斷應用。同時進行充分的抗酸治療和加強粘膜保護劑。

二藥物治療 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藥物主要包括降低胃酸的藥物、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藥物和增強胃粘膜保護作用的藥物。

1.降低胃酸的藥物 包括制酸藥和抗分泌藥兩類。

制酸藥與胃內鹽酸作用形成鹽和水,使胃酸降低。種類繁多,有碳酸氫鈉、碳酸鈣、氧化鎂、氫氧化鋁、三矽酸鎂等,其治療作用在於:①結合和中和 H+,從而減少H+向胃粘膜的反彌散,同時也可減少進入十二指腸的胃酸;②提高胃液的pH,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胃液pH1.5~2.5時,胃蛋白酶的活性最強。

制酸藥分可溶性和不溶性兩大類,碳酸氫鈉屬於可溶性,其他屬於不溶性。前者止痛效果快,但長期和大量應用時,副作用較大。含鈣、鉍、鋁的制酸劑可致便秘,鎂製劑可致腹瀉,常將二種或多種制酸藥製成複合劑,以抵消其副作用。

抗分泌藥物主要有組胺H2受體拮抗劑和質子泵抑制劑兩類。

1組胺H2受體拮抗劑:組胺H2受體拮抗劑選擇性競爭H2受體,從而使壁細胞內cAMP7產生及胃酸分泌減少,故對治療消化性潰瘍有效。

2質子泵抑制劑:胃酸分泌最後一步是壁細胞分泌膜內質子泵驅動細胞H+與小管內K+交換,質子泵即H+,K+-ATP酶。質子泵抑制劑可明顯減少任何刺激激發的酸分泌。

2.HP感染的治療 對HP感染的治療主要是應用具有殺菌作用的藥物。清除指藥物治療結束時HP消失,根除指藥物治療結束後至少4周無HP復發。臨床上要求達到HP根除,消化性潰瘍的複發率可大大降低。體外藥物敏感試驗表明,在中性pH條件下,HP對青黴素最為敏感,對氨基糖甙類、四環素類、頭孢菌素類、氧氟沙星、環西沙星、紅黴素、利福平等高度敏感;對大環內酯類、呋喃類、氯黴素等中度敏感;對萬古黴素有高度抗藥性。但HP對鉍鹽中度敏感。

3.加強胃粘膜保護作用的藥物 已知胃粘膜保護作用的減弱是潰瘍形成的重要因素,近年來的研究認為加強胃粘膜保護作用,促進粘膜的修復是治療消化性潰瘍的重要環節之一。

1膠態次枸櫞酸鉍GBS 商品名De-Nol、德諾、迪樂。

CBS對消化性潰瘍的療效大體與H2受體拮抗劑相似。CBS在常規劑量下是安全的,口服後主要在胃內發揮作用,僅約0.2%吸收入血。嚴重腎功能不全者忌用該藥。少數病人服藥後出現便秘、噁心、一時性血清轉氨酶升高等。

2前列腺素E:是近年來用於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一類藥物。

前列腺素具有細胞保護作用,能加強胃腸粘膜的防衛能力,但其抗潰瘍作用主要基於其對胃酸分泌的抑制。

3硫糖鋁:硫糖鋁是硫酸化二糖和氫氧化鋁的複合物,在酸性胃液中,凝聚成糊狀粘稠物,可附著於胃、十二指腸粘膜表面,與潰瘍面附著作用尤為顯著。

4表皮生長因子EGF:EGF是一種多肽,由唾液腺、Brunner腺和胰腺分泌。EGF不被腸道吸收,能抵抗蛋白酶的消化,在粘膜防禦和創傷癒合中起重要作用,EGF不僅能刺激粘膜細胞增殖,維護粘膜光整,還可增加前列腺素、巰基和生長抑素的釋放。胃腸外的EGF還能抑制壁細胞的活力和各種刺激引起的酸分泌。

5生長抑素:生長抑素能抑制胃泌素分泌,而抑制胃酸分泌,可協同前列腺素對胃粘膜起保護作用。主要應用於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併發出血。

4.促進胃動力藥物 在消化性潰瘍病例中,如見有明顯的噁心、嘔吐和腹脹,實驗室檢查見有胃瀦留、排空遲緩、膽汁返流或胃食管反流等表現,應同時給予促進胃動力藥物。如1甲氧氯普胺Metoclopramide;2多潘立酮Domperidone;3西沙必利cisapride。

5.藥物治療的抉擇 當今用以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藥物種類眾多,新的藥物又不斷問世,如何抉擇,尚無統一規範,以下意見可供臨床參考。

1藥物的選用原則:組胺H2受體拮抗劑可作為胃、十二指腸潰瘍的首選藥物。抗酸劑和硫糖鋁也可用作第一線藥物治療,但療效不及H2受體拮抗劑。前列腺素擬似品misoprostol主要預防NSAIDs相關性潰瘍的發生。奧美拉唑可用作第一線藥物,但在更多的情況下,用於其他藥物治療失敗的頑固性潰瘍。HP陽性的病例,應採用雙聯或三聯療法根除HP感染。

2難治性和頑固性潰瘍的治療:經正規內科治療無明顯效果,包括潰瘍持久不癒合,或在維持治療期症狀仍復發,或發生併發症者,稱難治性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經8周,胃潰瘍12周治療而未癒合者,稱為頑固性潰瘍。這時,可嘗試增加H2受體拮抗劑的劑量,或應用奧美拉唑,後者可使90%的頑固性潰瘍癒合。鉍劑和抗生素聯合治療清除HP感染,對某些頑固性潰瘍也有一定效果。如果藥物治療失敗宜考慮手術。

3NSAIDs相關性潰瘍的治療:阿斯匹林和其他NSAIDs能抑制粘膜合成前列腺素,消弱細胞保護作用,增加粘膜對損傷的敏感性,導致消化性潰瘍,尤其是胃潰瘍。相當多的胃潰瘍病人,尤其是老年人,有服用NSAIDs病史。NSAIDs性潰瘍常無症狀50%,不少病人以出血為首發症狀。

NSAIDs性潰瘍發生後應儘可能停用NSAIDs,或減量,或換用其他製劑。H2受體拮抗劑對此種潰瘍的療效遠較對一般的潰瘍為差。有人認為奧美拉唑40mg/d有良好效果,不管是否停用NSAIDs,均可使潰瘍癒合。Misoprostol單用或H2受體拮抗劑合用,已被證明有助於潰瘍癒合。

4潰瘍復發的防治:消化性潰瘍是一慢性複發性疾病,約80%的潰瘍病治癒後在一年內復發,五年內複發率達100%。如何避免復發是個尚未解決的問題。已經認識到吸菸、胃高分泌、長期的病史和以前有過併發症、使用致潰瘍藥物、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導致潰瘍復發的重要危險因素,臨床上對每一個消化性潰瘍病人要仔細分析病史和作有關檢查,儘可能地消除或減少上述危險因素。

5消化性潰瘍的維持治療:由於消化性潰瘍治癒停藥後複發率甚高,併發症發生率較高,而且自然病程長達8~10年,因此藥物維持治療是個重要的實施。有下列三種方案可供選擇:①正規維持治療:適用於反覆復發、症狀持久不緩解、合併存在多種危險因素或伴有併發症者。維持方法:西咪替丁 400mg,雷尼替丁150mg,法莫替丁20mg,睡前一次服用,也可口服硫糖鋁1g,每日2次。正規長程維持療法的理想時間尚難定,多數主張至少維持 1~2年,對於老年人、預期潰瘍復發可產生嚴重後果者,可終身維持。②間隙全劑量治療:在病人出現嚴重症狀復發或內鏡證明潰瘍復發時,可給予一療程全劑量治療,據報告約有70%以上病人可取得滿意效果。這種方法簡便易行,易為多數病人所接受。③按需治療:本法系在症狀復發時,給予短程治療,症狀消失後即停藥。對有症狀者,應用短程藥物治療,目的在於控制症狀,而讓潰瘍自發癒合。事實上,有相當多的消化性潰瘍病人在症狀消失後即自動停藥。按需治療時,雖然潰瘍癒合較慢,但總的療效與全程治療並無不同。下列情況不適此法:60歲以上,有潰瘍出血或穿孔史,每年復發2次以上以及合併其他嚴重疾病者。

三併發症的治療

1.大量出血 消化性潰瘍病併發大量出血,常可引起周圍迴圈衰竭和失血性貧血,應當進行緊急處理:①輸血輸液補充血容量、糾正休克和穩定生命體徵是重要環節;②同時給予全身藥物止血,如生長抑素25μg稀釋後靜脈滴注,以後每小時注入250μg,治療24~48小時有止血作用。組胺H2受體拮抗劑能減少胃酸分泌,有助於止血、潰瘍癒合,可選擇西咪替丁0.8g/d或法莫替丁40mg/d,溶於500ml葡萄糖中,靜脈滴注。也可選用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40mg/d加入補液中滴注;③內鏡下區域性止血,可選用區域性噴灑1‰腎上腺素液、5%孟氏液、凝血酶500~1000u或立止血1~2ku。或者於出血病灶注射1%乙氧硬化醇、高滲鹽水腎上腺素或立止血。或者應用電凝、微波、鐳射止血,常可獲得良好的療效。

以下情況考慮緊急或近期內外科手術治療:①中老年患者,原有高血壓、動脈硬化,一旦大出血,不易停止;②多次大量出血的消化性潰瘍;③持續出血不止,雖經積極治療措施未見效;④大量出血合併幽門梗阻或穿孔,內科治療多無效果。

2.急性穿孔 胃十二指腸潰瘍一旦併發急性穿孔,應禁食,放置胃管抽吸胃內容物,防止腹腔繼發感染。無腹膜炎發生的小穿孔,可採用非手術療法。飽食後發生穿孔,常伴有瀰漫性腹膜炎,需在6~12小時內施行急診手術。慢性穿孔進展較緩慢,穿孔毗鄰臟器,可引起粘連和瘻管形成,必須外科手術。

3.幽門梗阻 功能性或器質性幽門梗阻的初期,其治療方法基本相同,包括:①靜脈輸液,以糾正水、電解質代謝紊亂或代謝性鹼中毒;②放置胃管連續抽吸胃內瀦留物72小時後,於每日晚餐後4小時行胃灌洗術,以解除胃瀦留和恢復胃張力;③經胃灌洗術後,如胃瀦留已少於200ml,表示胃排空已接近正常,可給流質飲食;④消瘦和營養狀態極差者,宜及早予以全腸外營養療法;⑤口服或注射組胺H2-受體拮抗劑;⑥應用促進胃動力藥如嗎丁啉或西沙必利,但禁用抗膽鹼能藥物如何託品、顛茄類,因此類藥物能使胃鬆弛和胃排空減弱而加重胃瀦留。

四外科治療 消化性潰瘍的大多數,經過內科積極治療後,症狀緩解,潰瘍癒合,如能根除HP感染和堅持藥物維持治療,可以防止潰瘍復發。外科治療主要適用於:①急性潰瘍穿孔;②穿透性潰瘍;③大量或反覆出血,內科治療無效者;④器質性幽門梗阻;⑤胃潰瘍癌變或癌變不能除外者;⑥頑固性或難治性潰瘍,如幽門管潰瘍、球后潰瘍多屬此類。

上面就是對消化性潰瘍的有關預防方法的介紹,相信不少人對此有個比較全面的瞭解。希望大家看完這文章可以儘量的熟知這些內容,這樣我們在冰柱那些需要幫助的病患者就可以更加的有力了。多謝大家閱讀小編的文章。

釋出於 2021-02-28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