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有傷口,別吃‘發物’,否則會影響傷口癒合,”這一觀點廣泛流傳,甚至網上能看到長長的“發物”名單,如韭菜、辣椒、海鮮、牛羊肉等。專家表示,現代醫學對食物並沒有“發”的概念,也沒有確切證據證明二者存在因果關係。過於忌口影響營養攝入,反而會對傷口的順利恢復造成障礙。
空軍總醫院營養科主任劉冬莉表示,發物影響傷口癒合的說法其實站不住腳。因為人們在受傷後,往往要有充足的蛋白質、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以便儘快恢復。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華斌在《影響傷口癒合的因素及促愈方法》(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誌,2001年01期)一文中表示,創傷發生的癒合過程包括滲出、纖維組織形成和疤痕收縮3個階段,可顯著延緩傷口癒合,因此有傷口的病人營養供給是十分重要的。民間流傳的發物中,包括牛羊肉、魚蝦蟹貝類,多是一些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正是傷口癒合所需。
事實上,傷口癒合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一個是區域性因素,包括感染、組織受壓缺血缺氧等;另一個則是全身性因素,包括營養攝入、免疫力和年齡因素等。這其中感染往往是傷口癒合的大敵,傷口感染與病原微生物汙染有關,而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食物會增加傷口感染率。
不僅如此,在遭遇重大外傷或大手術後的患者,傷口癒合更需要補充足夠營養,特別是骨科手術後,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發物”反倒是患者應重點攝入的物件,“發物”清單上的牛羊肉等反而是所需。因此吃“發物”會影響傷口癒合的說法是不成立的。
當然,“發物清單”中辣椒等辛辣食物倒是需要警惕,因為辛辣食物易導致血管擴張,使正在癒合的傷口中的細胞、纖維增生異常,造成疤痕增生。因此,儘管“發物”在醫學上並不成立,但“忌食辛辣”還是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