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白朮炒與不炒的區別 三種人不能吃白朮

avatar 宗室治博
1.8萬 熱度 A+ A-
白朮是一種很常見的中藥材,具補脾健胃、燥溼利水、止汗安胎等功能,但在中醫上白朮有炒和不炒之分,不知道兩者存在哪些區別呢?

白朮炒與不炒的區別

1、炮製方法不同

生白朮

生白朮是白朮透過揀淨雜質,用水浸泡,浸泡時間應根據季節,氣候變化及白朮大小適當掌握,泡後經撈出,潤透,切片,曬乾製成。

炒白朮

有的是先將麩皮撒於熱鍋內,候煙冒出時,將白朮片倒入微炒至淡黃色,取出,篩去麩皮後放涼;有的將白朮片置鍋內用武火炒至焦黃色,噴淋清水,取出晾乾製成;還有取伏龍肝細粉,置鍋內炒熱,加入白朮片,炒至外面掛有土色時取出,篩去泥土,放涼製成。

2、藥物功效主治不同

功效

白朮和炒白朮的功效主要是燥溼利水、補益脾氣,不過炒白朮還具有燥溼利水、補益脾氣、安胎、斂汗的功效,而且炒白朮相對於白朮,其燥溼利水的功效相對要強。

主治

炒白朮通常是用來治療脾虛洩瀉、食少、自汗、水腫、胎動不安等病症。

生白朮更多的功效是可以延緩衰老,還可以控制血糖、血脂、血壓,還有抗凝血等作用,在臨床中透過對於脾胃的滋養可以提高人體正氣,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對於抵抗疾病,保護肝臟都是有好處的。

但無論是炒白朮還是生白朮,患者在使用時都需要經過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對症服用,不可私自亂服,以免引發不良後果。

去溼氣用生白朮還是炒白朮

炒白朮的祛溼效果要比生白朮好。

炒白朮與生白朮其實是屬於一種藥材,它們大體的治療方向是一致的,但由於它們炮製的方法有所不同,從而也使得他們治療方向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了,在中醫臨床上炒白朮主要用於因體內溼氣過重而引起的脾虛體乏,盜汗,小肚發脹且難以消除,特別是因為溼邪過重所導致的倦怠乏力,而生白朮主要更偏向於健脾消腫,服後效果以炒白朮更顯著,建議在醫生的專業指導下對症下藥。

止汗用白朮還是炒白朮

炒白朮。

白朮性溫,味甘、苦,歸脾經和胃經,具有健脾益氣、止汗、燥溼利水、安胎、和胃等功效,對於脾虛食少、胎動不安、腹脹、洩瀉、水腫、便溏、痰飲眩悸、自汗等症狀有很好的治療作用,臨床上用炒白朮治療消化不良、肚子發脹、表虛自汗、脾胃不和等周身症狀較多。

需要服用白朮的患者,需要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避免擅自用藥,以免對身體產生一些影響。

三種人不能吃白朮

1、鬱結氣脹者

白朮吃多之後可能會讓腹部出現脹氣的情況,而對於原本身體就有鬱結症狀的人來說,一旦服用之後就會加重腹脹的情況,因此這類人群不宜吃。

2、陰虛內熱者

白朮性溫,是屬於溫補中藥材,如果本身體虛又有內熱之症的不宜吃白朮,以免補益不當無效,反而加重自身不適。

釋出於 2021-12-11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