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腎結核應該做哪些檢查?

avatar 白雲己巳
2.1萬 熱度 A+ A-
1.尿常規約90%的患者可發現尿液異常,尿一般呈酸性。鏡下膿尿和血尿最為常見,伴少量尿蛋白質。尿常規檢查是早期篩選腎結核的重要線索。2.尿塗片找結核菌

1.尿常規 約90%的患者可發現尿液異常,尿一般呈酸性。鏡下膿尿和血尿最為常見,伴少量尿蛋白質。尿常規檢查是早期篩選腎結核的重要線索。

2.尿塗片找結核菌 要取24h尿或晨間第1次尿沉澱物直接塗片,作抗酸染色找結核菌,連查3次,50%~70%的患者可查到結核菌。但需注意,若塗片陽性,也不能完全確定,因恥垢桿菌或其他耐酸桿菌可以汙染尿液,從形態學上難以與結核分支桿菌區別,導致假陽性。尤其不能依靠1次陽性結果來診斷。故收集尿液標本時應將外陰及尿道口洗淨避免汙染,檢查前1周應停用所有抗結核藥物,以提高尿檢的陽性率。

3.尿結核菌培養 是診斷腎結核的重要依據,並可進行細菌耐藥性監測。一般認為晨尿標本優於24h尿,因晨尿易於收集且汙染機會較少。但由於結核菌向尿中排洩是間隙性的,故在應用抗結核治療前至少留3天晨尿做結核菌培養,其陽性率可達80%~90%。有些學者提出收集6次晨尿培養更好。

4.免疫學方法 免疫學診斷是根據抗原抗體間的特異性反應原理,以檢測血清及尿中的抗原、抗體、抗原抗體複合物,有助結核病的診斷。常用檢測方法有放免測定法RIA及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湖北醫學院用ELISA測定結核菌抗體診斷腎結核,與病理診斷的符合率為82%,如果同時測定抗原和抗體陽性率可達96.5%,與結核菌培養接近。

20世紀80年代以來應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從結核菌中分離出特異性較強的DNA質粒,直接與標本進行DNA-DNA雜交,顯示了DNA探針診斷結核的優越性,比結核菌培養更準確、迅速。最近研究成功的多漿酶鏈反應技術PCR,能在試管內將特異性DNA或RNA擴增,大大提高了試驗的敏感性。該方法尤其適用於診斷困難而又急於早日進行治療的患者,現已逐步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影像學檢查:尿中查到結核桿菌雖可明確腎結核的診斷,但具體病變的位置、範圍的大小、單側抑或雙側以及治療方案的選擇均有賴於進一步影像學檢查。

1.平片 泌尿系平片可觀察雙腎輪廓、大小、位置、腰大肌的影像,以及腎、輸尿管、膀胱有無結石、鈣化或異物。腎結核鈣化多不規則,密度不均,乾酪空洞型結核常見圍繞空洞壁鈣化,呈圓形或半圓形,多位於腎實質。除非有廣泛的腎臟鈣化,結核性輸尿管鈣化非常少見,應與埃及血吸蟲病相鑑別。前者為輸尿管腔內的鈣化,輸尿管增粗而並不擴張;而埃及血吸蟲病為輸尿管管腔鈣化,通常有輸尿管擴張和扭曲。有時腰大肌膿腫鈣化可與腎臟鈣化相混淆,可進行靜脈尿路造影以進一步明確診斷。

另外,應拍胸部及脊柱平片以排除陳舊性或活動性肺部及脊柱病變。

2.靜脈尿路造影IVU 不僅可以顯示腎臟、輸尿管結核破壞情況,且可瞭解對側腎功能狀況。腎結核早期腎盂邊緣不整如蟲蝕樣,腎盞失去杯口形狀。嚴重時腎實質乾酪樣壞死形成空洞,腎盞頸部可因結核性纖維化而狹窄,甚至腎盞頸部完全梗阻未顯影。侷限性結核膿腫可壓迫使腎盂變形出現壓跡。若腎臟全部破壞或輸尿管因病變完全梗阻,則患腎可不顯影,表現為患腎“無功能”,但不能顯示該腎破壞程度。輸尿管結核時顯示為輸尿管膀胱連線部以上的輸尿管擴張,若病變嚴重則表現為輸尿管僵硬和多發節段性狹窄。靜脈尿路造影膀胱相可瞭解膀胱情況,有無攣縮膀胱或膀胱痙攣。

大劑量造影劑靜脈尿路造影是研究泌尿系疾患的一個重要進展,可大大減少在診斷泌尿繫結核中使用逆行腎盂造影。若在靜脈尿路造影中輔以斷層技術,則可使診斷更為準確。此外,可在電視下動態觀察輸尿管,瞭解輸尿管蠕動情況及狹窄的部位與長度,觀察輸尿管膀胱連線部及腎盂輸尿管連線處有無梗阻。

3.逆行腎盂造影 如若靜脈尿路造影不能明確診斷可考慮進行逆行腎盂造影。腎結核早期,膀胱鏡檢可見淺黃色粟粒樣結核結節,多散在位於輸尿管開口附近及三角區,較重病例可見黏膜水腫、充血、潰瘍。有時可行膀胱活檢,如診斷為膀胱結核亦可說明腎結核的診斷。若發現膀胱呈急性結核性膀胱炎改變時禁忌行膀胱活檢。

另外,若欲瞭解輸尿管下段狹窄的長度、梗阻程度及輸尿管擴張情況,以及需要收集分側腎盂尿行結核菌塗片或培養時可行逆行腎盂造影。

逆行腎盂造影可顯示腎及輸尿管的結核病變如前所述,若在電視下行動態觀察,則對明確診斷及制定手術方案更有幫助。

膀胱容量小於100ml或膀胱病變嚴重時,插管難以成功,且易於導致膀胱穿孔或大出血,是膀胱鏡檢及逆行造影的禁忌證。

4.經皮腎穿刺造影 近來認為,經皮腎穿刺造影為一重要診斷方法,尤其對於靜脈尿路造影不顯影的無功能腎臟,欲瞭解梗阻部位以上分尿路情況更為適宜。在腎臟增大病例中,經皮腎穿刺造影有取代逆行腎盂造影之趨勢,可穿刺入擴大腎盂內並注入造影劑,顯示腎盂及輸尿管,還可抽出尿液,行常規檢查及塗片找結核菌,並可測定結核空洞內化療藥物濃度,且可透過該技術直接注入抗結核化療藥物進行治療。但有出血、腹膜後感染、結核性瘻管等併發症。

5.B超檢查 對於診斷早期腎結核意義不大,但對已有空洞形成及腎積水的診斷有很大幫助。另外,B超對於抗結核藥物治療期間監測腎臟病變情況和膀胱容量變化有很大意義。腎結核行患腎切除後,定期超聲監測對側腎臟是否發展為腎積水,較靜脈尿路造影及CT檢查,既經濟又安全。

6.CT檢查 CT檢查診斷早期腎結核有一定困難,但對晚期病變的觀察優於靜脈尿路造影。晚期破壞嚴重的無功能腎臟在靜脈尿路造影時未能顯示,從中未能獲知任何結核病變的直接徵象,但CT可清楚地顯示擴大的腎盞、腎盂,空洞和鈣化,亦可顯示纖維化管壁增厚的腎盂及輸尿管,後者作為腎結核的病理特點之一卻難以被其他現有檢查方法發現。CT還可觀察到腎實質厚度,反映結核病變破壞程度,為決定手術方式提供參考。此外,腎結核難以與腎內病變鑑別,以及腎結核合併腎腫瘤時CT檢查具有較大優勢。由此,雖然大多腎結核病例無需CT檢查即可獲明確診斷,但對於診斷困難者仍可考慮行CT掃描。

7.其他 血管造影、磁共振及輸尿管鏡檢查對於診斷泌尿繫結核亦有一定幫助。

釋出於 2021-01-08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