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如何正確診斷牙結石

avatar 玉女亦巧
2.2萬 熱度 A+ A-
牙結石附在牙面上,不斷地、持續地刺激和壓迫牙齦,加上細菌的破壞作用,時間一長,就會引起牙齦發炎。牙齦有了炎症後,牙齦緣和牙齦乳頭會常常充血,表現為紅腫、鬆軟

  牙結石附在牙面上,不斷地、持續地刺激和壓迫牙齦,加上細菌的破壞作用,時間一長,就會引起牙齦發炎。牙齦有了炎症後,牙齦緣和牙齦乳頭會常常充血,表現為紅腫、鬆軟,稍有觸碰就極易出血。另外,牙齦炎患者也常常會有口臭。根據專家的介紹,可以根據症狀和基本的檢查方法來進行確診。  【診斷方法】  1、病史:常有齦炎病史,30-40歲後發病率增高,並逐漸加重。  2、牙齦色澤、形態與齦炎相似,附著齦水腫,點彩消失。  3、探查時可見牙周附著喪失,形成牙周袋,牙齒有不同程度的鬆動,嚴重時形成牙周膿腫。  4、區域性可有菌斑、牙石、食物嵌塞或不良修復體等因素存在。  5、可用牙周指數PI、牙結石指數PDI等確定牙周組織的破壞程度。  6、X線片可見牙槽骨呈不同程度的吸收。嚴重時出現牙齒鬆動和咬合關係紊亂。  7、同時存在咬合創傷因素時稱複合性牙結石檢查可見早接觸、錯合、前伸或側合運動的合干擾、過度磨損等現象。  【症狀診斷】  早期自覺症狀不明顯,患者常只有激發生性牙齦出血或口臭的表現,與齦炎症狀相似。檢查時可見齦緣、齦乳頭和附著齦的腫脹、質鬆軟,呈深紅色或暗紅色,探診易出血。隨著炎症的進一步擴散,出現下列症狀:  牙周袋形成:由於炎症的擴充套件,牙周膜被破壞,牙槽骨逐漸吸收,牙齦與牙根分離,使齦溝加深而形成牙周袋。可用探針測牙周袋深度。X線檢查時可發現牙槽骨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如圖2~6。  牙周溢膿:牙周袋壁有潰瘍及炎症性肉芽組織形成,袋內有膿性分泌物存留,故輕按牙齦,可見溢膿。並常有口臭:  牙齒鬆動:由於牙周組織被破壞,特別是牙槽骨吸收加重時,支援牙齒力量不足,出現牙齒鬆動、移位等現象。  此時患者常感咬合無力、鈍痛,牙齦出血和口臭加重。當機體抵抗力降低、牙周袋滲液引流不暢時,可形成牙周脹腫。此時牙齦呈卵圓形突起,發紅腫脹,牙齒鬆動度增加,有叩痛。患者感區域性劇烈跳痛,有時同時出現多個部位的膿腫,稱多發性牙周膿腫。此時患者可有體溫升高、全身不適,頜下淋巴結腫大、壓痛等症狀。另外,牙齦炎如果不及時治療,則會引起牙齦溝底部發炎,並進而使牙槽骨和牙周膜受到破壞,牙槽骨可由此變低,牙齒逐漸鬆動,直至脫落。

釋出於 2021-01-22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