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肺氣虛的病因有哪些

avatar 小怡涵吖
2.2萬 熱度 A+ A-
中醫認為,氣虛體質的形成一方面是因為先天稟賦不足,在胚胎時就為氣虛體質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是由於後天失養,如"久臥傷氣"、"

中醫認為,氣虛體質的形成一方面是因為先天稟賦不足,在胚胎時就為氣虛體質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是由於後天失養,如"久臥傷氣"、"勞則氣調理氣虛的五種中成藥偏於肺氣虛者,尤其經常無力,說話聲音低弱,經常感冒,出汗的,可選用玉屏風散。  

肺氣虛可由勞傷、久咳、暑熱及重病之後,或脾虛不能上升清氣於肺,而致肺氣虧少,功能活動減弱,形成肺氣虛證。身體虛弱、面色蒼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頭暈、動則汗出、語聲低微等。包括元氣、宗氣、衛氣的虛損,以及氣的推動、溫煦、防禦、固攝和氣化功能的減退,從而導致機體的某些功能活動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現象。  

凡能導致肺氣不足,或脾氣虧虛的各種因素,都可能成為脾肺氣虛便秘的致病原因。年老體弱,肺氣不足,或久病咳喘,耗傷肺氣,肺氣先虛,不能助脾運化水谷精微,久而聚溼為痰飲;或肺氣虛,通調水道失司,不溼困脾,健運失職,皆可為肺虛及脾,而成脾肺兩虛證,從而引發脾肺氣虛便秘。若飲食不節,脾氣受損,或勞倦內傷,脾氣虧虛,則不能生化水谷精微以養肺,所謂“土不生金”,致脾肺兩虛;同時脾運不健,水溼易於停聚,而為痰溼阻肺,此皆為脾虛及肺,而成脾肺兩虛。  

因此,脾肺兩虛有肺虛及脾、脾虛及肺之不同。久病肺氣虛弱,影響及脾,導致脾氣亦虛;或勞倦傷脾,氣血生化之源不足,肺失所養,而致肺氣虛;或其他慢性病影響肺脾兩髒等引起。肺氣的宣發與速降對體內水液的輸布、執行和排洩起疏通和調節作用。而肺又與大腸相表裡,透過經脈相互絡屬,即手太陰肺經絡大腸,手陽大腸經絡肺。  

大腸的傳導功能要依賴於肺氣的清肅下降。肺氣清肅下降,大腸之氣隨之而降,從而糟粕能下。如肺失肅降,則大腸之氣亦不下降,故導致大便秘結。如果肺陰虧虛,津液不布大腸,大腸就失去滋潤,導致便秘。  

病因總結:  

抵抗力下降:  肺氣虛可由勞傷、久咳、暑熱及重病之後,或脾虛不能上升清氣於肺,而致肺氣虧少,功能活動減弱,形成肺氣虛證。  

慢性肺部疾病:  多由久咳耗傷肺氣,或乎素體弱,肺氣不足,或因脾虛,水谷精微不能上榮於肺所致。多見於疾病的後期或慢性肺系疾患之中,屬虛證。  

環境因素:  物理環境或化學環境導致機體系統不能正常運轉導致呼吸困難,功能活動減少。

釋出於 2021-02-10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